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勋

光禄勋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郎中令置。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虽不如郎中令亲近,但职司范围更加扩大,地位显要。职掌宫殿门户宿卫,兼侍从皇帝左右,宫中宿卫、侍从、传达诸官如大夫、郎官、谒者等皆属之。兼典期门(虎贲)、羽林诸禁卫军。官署设宫禁中,宫内设狱,称光禄外部。属官众多,机构庞大,有丞、掾、主事、主簿等,领诸大夫,五官、左、右中郎将,郎中车、户、骑三将,期门仆射、羽林中郎将、诸郎署长等。新莽改名司中。东汉复旧,职司机构有所变动,以掌宫殿门户宿卫为主,罢郎中三将,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署,分领中郎、侍郎、郎中,名义上备宿卫,实为后备官员储备之所。虎贲、羽林中郎将、羽林左右监仍领禁军,掌宿卫侍从。职掌顾问参议的大夫、掌传达招待的谒者及骑、奉车、驸马三都尉名义上隶属之。两汉郎官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故光禄勋对简选官吏负有重要责任。魏晋南北朝沿置,掌宫殿门户名籍,外官遭劾禁入宫省,则通知光禄勋废止门籍。其官署出居宫禁之外,五官、左、右中郎将虽存,其署已罢,无选举之任;禁卫军改由中领军典掌,虎贲、羽林渐为侍从武官之职,无宿卫之责;大夫、谒者、三都尉与光禄勋亦无隶属关系。魏、晋三品。西晋兼掌原属少府的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领虎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匠、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省并司徒,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复置。南朝其所领武官悉属中领军,太官、御府、清商等宫廷供御官署改隶门下省、尚书省、太常、少府、大长秋等官府,诸大夫名义上仍隶之,职任愈轻。宋仍三品。梁改名“光禄卿”,或亦沿称旧名。北魏仍置,兼掌供应百官膳食,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一品下,二十三年定为三品。北齐改名“光禄卿”。


官名。秦称郎中令,汉因之,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等。王莽改光禄勋曰司中。东汉光禄勋,卿一人,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执戟值班,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祭之事,掌三献。丞一人,俸比千石。属官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光禄大夫,谒者仆射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王莽传》、《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传》:“顺帝初为光禄勋。”参看“光禄”条。

猜你喜欢

  • 牛羊令

    官名。隋朝太仆寺牛羊署长官,置一员,从八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

  • 千户侯

    爵名,食邑千户的列侯,也称千户之君。《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人,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 鸾台侍郎

    官名。即门下侍郎,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黄门侍郎,玄宗天宝元年 (742) 复名门下侍郎。参见“门下侍郎”。官名。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黄门侍郎为鸾台侍郎

  • 王国中尉

    王国中尉,即王中尉,掌武职。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官名。汉初王国自置中尉。景帝以后由朝廷代置。中间一度废除,至成帝时复置。其职掌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说是“掌武职”,而《汉书·

  • 习艺所

    安置罪犯劳作的场所。清末置,专门安置轻罪人犯并强制其工作习艺。初属巡警部,后改属民政部管辖。自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以来陆续开办,多由庙宇仓廒改设。无监狱的州县并有兴办习艺所以代替监狱者。

  • 内工部总理

    官名。清初内工部之主官。顺治十八年(1661)设。掌理宫庭缮修工程之事。所属有左、右协理各一人。后省。

  • 令

    官名。 战国曾国置。 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竹简文字记载中有“令”的官职名。 参见裘锡圭《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

  • 作策

    官名。同“作册”。西周置。史官。《史记·周本纪》: “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 教育厅所属各咨询及协助性委员会

    教育厅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各掌有关专门事务。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九月九日教育部公布《各省市县推行注音符号办法》,规定各省教育厅应设立推行注音符号委员会。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三月二

  • 均官长

    官名。西汉分属太常 (奉常)、少府,有丞,主管皇帝陵园林木事宜。东汉省。官名,西汉置,为均官之长,有的属太常,掌山陵上稿输入。有的属少府,掌山陵税和市税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