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假钺

假钺

东汉末、三国时期帝王特赐给大臣的一种待遇。受此号者拥有生杀大权。钺是一种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后汉书·献帝纪》:“董卓自为太尉,加��钺、 虎贲。”李贤注:“加��钺者, 得专杀也。”《三国志·夏侯尚传》:魏文帝黄初三年 (222),尚“假钺,进为牧”。


赐号名,钺是一种斧状兵器,专用于皇帝仪仗,如大臣得“假钺”赐号,此大臣则有生杀大权。《后汉书·孝献帝纪》:“董卓自为太尉,加鈇钺、虎贲。”注:“《礼记》曰:‘诸侯赐鈇钺然后专杀’。《苍颉篇》曰:‘鈇,斧也。’加鈇钺者,得专杀也。”《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黄初三年,尚)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

猜你喜欢

  • 专勾司

    见“马步军专勾司”。官署名。宋初为三司马步军专勾司,属三司,掌诸军兵马逃亡、收并的簿籍以及诸司库务出纳的数额,向粮料院批送文历以审核和防止发放俸禄时的舞弊行为。置勾当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后改任京朝

  • 司法副大臣

    官名。清末置,由法部侍郎改称。见“法部”。

  • 奋武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孙权置。《三国志·潘浚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芮良卒,其弟)玄领良兵,拜奋武中郎将,以功封溧阳侯。”官名,东汉末年孙权置,掌帅军征伐。《三国志·吴书·潘浚传

  • 军学处处长

    官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处之长官。宣统三年(1911)设。掌军学处事。

  • 右折冲都尉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加官,无实职。《辽史·仪卫志》:“左右诸折冲二十一人。”

  • 唱第

    见“唱名”。

  • 右御卫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置,为十二卫将军之一,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总府事。唐初沿置,高祖武德五年 (622) 改右领军卫将军。

  • 旗籍司郎中

    官名。即“旗籍清吏司郎中”。

  • 判工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为工部长官,员一人,以两制以上官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工部复以尚书为长官。

  • 都水掾

    官名,汉置,西汉属各卿,东汉属郡国,掌河渠水利等事,有时与水曹掾史并置,位在其上,也称监都水掾,也省称都水。其后,魏晋沿置。参看“都水”条。官名。金都水监的属官,与都水监丞共掌分治监之事,见“分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