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
官署名合称。南北朝指尚书省、门下省、集书省、中书省、秘书省。隋文帝时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殿内省、秘书省。
官署的合称。南朝宋齐陈及北魏以尚书、中书、门下、秘书、集书为五省。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以殿内、尚书、门下、内史、秘书为五省。唐承隋制,惟改殿内省为殿中、内侍两省,共为六省。
官署名合称。南北朝指尚书省、门下省、集书省、中书省、秘书省。隋文帝时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殿内省、秘书省。
官署的合称。南朝宋齐陈及北魏以尚书、中书、门下、秘书、集书为五省。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以殿内、尚书、门下、内史、秘书为五省。唐承隋制,惟改殿内省为殿中、内侍两省,共为六省。
宫名。金置,属卫尉司。员额八十人,为皇后常侍官的一种。
光禄卿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光禄(卿)为饱卿”。
明清对地方高级官员之统称。简称封疆。明清指三司长官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清朝指总督和巡抚。以其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故比之于古代分封疆土之诸侯。亦称疆臣、疆吏。指明清时代的总督或巡抚。参看“封疆”条。
即明、 清京师(今北京)顺天府乡试。明清科举之制,通称顺天乡试为北闱。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交通部,管理全国公路行政事宜。以处长一人为主官。
乡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其中规定,乡指人口不满五万的村庄屯集地方,与城镇同为乡以下的行政区划。北洋政府沿置,其区域各以原来的境界
三国蜀的地方兵之一。由賨人(湖南、四川一带的少数民族)组成。
官制用语。初指兼领、暂代,即已有本官本职,又暂行他官他职,而不居其位,不任其官。魏晋南北朝多为暂摄之意,常有以卑官领高职、以白衣领某职者。唐、五代以亲王、宰相为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节度使者谓
官署名。宋朝司法机构之一。神宗元丰六年(1083),大理寺置,由大理评事、司直、大理正领之掌公案判决,大理正详审其当否,签押盖印,注明日期,然后送议司复议。
太平天国京试典试官。其副职为文衡副总裁与文衡又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