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使
使职名。唐德宗建中三年(782) 置,分为汴东、汴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三年 (787)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帛使;宪宗元和五年 (810),诏盐铁使扬子留后、江陵留后、上都留后、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诸道两税使,掌催征诸道夏、秋两税; 后又置勘定两税使,检查两税实施情况。
官名。唐朝负责夏秋两税的长官称两税使,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唐德宗建中年间实行夏秋两税制,夏税不超过六月,秋税不超过十月。见《新唐书·食货志二》。
使职名。唐德宗建中三年(782) 置,分为汴东、汴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贞元三年 (787)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帛使;宪宗元和五年 (810),诏盐铁使扬子留后、江陵留后、上都留后、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诸道两税使,掌催征诸道夏、秋两税; 后又置勘定两税使,检查两税实施情况。
官名。唐朝负责夏秋两税的长官称两税使,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唐德宗建中年间实行夏秋两税制,夏税不超过六月,秋税不超过十月。见《新唐书·食货志二》。
官署名。辽朝置,属文班司。始置于辽太宗会同元年 (938) 。
指相国之官。《吕氏春秋·下贤》: “今汝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
官名。吐蕃官,即内副相,置一人,与大相、副相、内大相、小相、整事大相等共任国事。
指执法严酷的官吏。《史记》有《酷吏列传》,《汉书》、《后汉书》也有《酷吏传》。西汉著名酷吏有郅都、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杜周、尹齐、杨仆、减宣。东汉则有董宣、樊晔、周纡、阳球等。酷吏
即“左民都”。
即“五计司”。
官名。简称验封司郎中。明清吏部验封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司封部郎中设,一人,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郎中一人,以科甲出身者注授。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宫舆、复育少卿官。”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裨小王即小王,为二十四长属下。《汉书·匈奴传》:“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汉将军得右贤王人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七品上。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列为十武将军之一,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陈改为拟六品,比秩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