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
其说有二:1、指夏禹、商汤、周文王。2、指夏禹、商汤、周武王。《汉书·扬雄传下》:“五帝垂典,三王传礼。”
其说有二:1、指夏禹、商汤、周文王。2、指夏禹、商汤、周武王。《汉书·扬雄传下》:“五帝垂典,三王传礼。”
唐铨选之制,从“选限”之前的头年五月,便须向各州县下达本届选人资格范围,称为选格。参见“选限”。
官名。宋朝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户部、三司及各路提点刑狱司均设,掌检详法律。金朝户部架阁库、元帅府、大宗正府、御史台、左右三部检法司等官署亦置,员数不等,从八品。章宗明昌五年(1194)规定,女真检法
官名,为宓羲时的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宓羲龙师名官。”注:“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即“侍郎右选”。侍郎右选郎中的简称,见“侍郎右选郎中”。
官名,黄帝置,分掌左右方诸侯。《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置左右大监 ,监于万国。”
官名。明代置于州县,掌税收之事。参见“税课司大使”。
泛指管养家马的诸官。《汉书·地理志》:“太原郡,秦置……有家马官。”注:“臣瓒曰:汉有家马厩,一厩万匹,时以边表有事,故分来在此。家马后改曰挏马也。”参看“挏马”条。
官名。西汉自景帝后元年 (后143) 改治粟内史为大农令,下设两丞,称大农丞。佐令掌钱谷财货等财政收入和支出,秩千石。武帝时,东郭咸阳和孔仅等皆任此职,掌盐铁。官名,大农令下设两丞,大农丞为大农令的副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虞部司长官,员一人,掌山泽草木鸟兽等事务。下设小虞部上士以佐其职,领山虞中士、泽虞中士、林衡中士、川衡中士、掌禽中士、掌囿中士、掌圃中士、掌炭中士,掌
官名。参见“左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