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陵县

龙陵县

1913年改龙陵厅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龙陵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


在云南省西部,东南濒怒江。属保山市。面积 2883 平方千米。人口26.9万。辖3镇9乡(含1彝族傈僳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龙陵原名勐龙。傣语称“勐龙”,意为“陵墓区”或“龙脉大地”。音译“”,重复意译“陵”,因名龙陵。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于猛弄置龙陵厅,属永昌府。1913年改置龙陵县,治今址,属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0年属保山专区,1956年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63年复属保山专区。1970年属保山地区,2000年属保山市。地处横断山地北部、高黎贡山尾闾。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1976年5月29日连续发生7.3级和7.4级地震。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为主,并产豆类、马铃薯、甘蔗、烟草等。盛产香果、诃子、板栗、核桃。为省紫胶、茶叶主产县之一。工业有制糖、制茶、采煤、发电、农机、化肥、造纸、食品、瓷器、建材等。特产“龙陵红茶”、诃子果、软糯笋、橘饼等。昆瑞公路横贯北部,北与腾龙公路相交。名胜有邦纳掌温泉、勐糯仙人洞。纪念地有李鑫纪念塔、松山战役抗日阵亡将士碑、大坝烈士纪念馆。


猜你喜欢

  • 林头镇

    又作淋头集。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林头镇。清乾隆 《含山县志》 山川全图: 西南有林头。(1)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林头,人口1.8万。传为东晋降将姚襄拎头自

  • 倒咯啯社

    又作哆啰啯社。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北东山乡。为高山族泰雅人哆啰啯社。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 卷1: 倒咯啰啯社 “离府治六十里”。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番社庄。光复后1950年置东山乡。

  • 西周封国。妫姓。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大皞之虚也。”《史记·陈杞世家》:“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公元前478年灭于楚。古国名。西周封国。武王封舜后

  • 都并县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

  • 凤岭镇

    在今湖南攸县东北。明、清置巡司于此。

  • 明堂

    ①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建,在今山东泰安市东。《汉书·武帝纪六》: “秋,作明堂于泰山下。”②帝王宣明政教、祭祀祖先神灵的建筑。《三辅黄图》 卷5:“周明堂,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

  • 天星寨

    在今湖南凤凰北七十二里,南距岩口汛七里。清刘应中《平苗记》言其“四面陡削,为苗中绝险之地”。

  • 牛华溪

    又名油华溪、牛花溪。即今四川乐山市南二十里牛华镇。《清一统志·嘉定府》:牛花溪盐课司“在犍为县北九十里。其地有油花溪,即四望溪之上源,后讹为牛花,与乐山、荣县、井研皆接界。本朝雍正七年设巡司,乾隆九年

  • 边吴淀

    又名边吴泊、边河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南、北二边吴村一带。《宋史·河渠志五》:“自边吴淀西望长城口, 尚百余里, 皆山阜高仰,水不能至,契丹骑驰突,得此路足矣。”北宋明道末,引塘水开方田以防辽,“自边

  • 古城屯

    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三十五里古城子。明《辽东志》卷3海州:东胜堡“堡南古城屯可按伏”。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