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今江苏南部太湖附近。《越绝书》卷2:“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吴越春秋》卷5:“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余杭山卑犹。”或说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附近。
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方舆胜览》 卷70阶州: 青阁 “在福津县。又有牛圈阁及赤阁、鹅鼻阁”。《方舆纪要》 卷59谓青阁 “旧为往来险道”。
即今山西河曲县。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河曲县徙治于此。又作灰沟营堡。明宣德四年(1429年)置,即今山西省河曲县城。属河曲县。成化年间置恒羡仓于此,设守备。后改驻参将。清乾隆年间河曲县徙治于此。
①西夏改甘州置,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元初改为甘肃路。②亦作宣化州。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旷县 (今越南河宣省北光州地区)。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大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东华池东北二里。隋仁寿二年(602)于此故城置华池县。
清雍正三年(1725)改左云卫置,属朔平府。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划归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长城南侧,北临内蒙古自治区。属大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下川岛。在上川山之西。《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谓“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古岛屿名。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下川岛。与上川山对峙。为土山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西都鲁河。源出小兴安岭,东南流入松花江。《金史·世纪》: “会陶温水、徒笼古水纥石烈部阿閤版及石鲁阻五国鹰路,执杀辽捕鹰使者。辽诏穆宗讨之。”
黄河冲击决口。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陈霜口河“南流十里,至汪家口,大河尝冲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