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市镇

龙市镇

①亦作隆市镇。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龙市镇。明万历《合州志》卷8:隆市镇“在隆市里”。清光绪《合州志》卷4:隆市镇“距城九十里”。

②即今四川隆昌县西龙市镇。清乾隆《隆昌县志》卷4:龙市镇场在“县西三十五里”。


(1)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西部、龙江中游。面积20.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市,人口1万。南宋建炎年间建村,因龙江得名,称龙头。后传说:龙首伏于村北岩石上,又称为砻头。元代渐成集市,称砻头市,简作砻市。1934年宁冈县治迁此后,演称龙市。1950年属砻市镇和庄前乡,1958年设龙市公社,1984年改设镇。2000年划为井冈山市建制。产稻、油茶等。有农机、汽车修理、陶瓷、木竹加工、食品、花炮等厂。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在此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现有毛泽东、朱德、陈毅旧居,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等。319国道在此与宁炎公路相交。(2)在重庆合川市东北部、渠江右岸。面积77.3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市场,人口 3410。场内有三口水井(俗称龙泉),清水常溢,顺水相连,宛若游龙,形成市场,故名。明洪武为隆市里的隆市镇。清乾隆末归明月里;光绪改为龙市镇,为龙涞镇辖镇;宣统为龙涞镇治所,属西里。1938年分龙市镇增置佛门乡;次年佛门乡、龙市镇组建佛龙镇。1941年裁佛龙镇,复原建制,龙市镇改称乡。1949年底区设此,1952年析乡街道增置龙市镇。1958年镇、乡组建龙市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2年龙市、佛门、孙家三乡建立龙市镇,次年佛门乡划出。2001年佛门乡又并入。产稻、小麦、玉米和花生、柑橘,为全市水稻、水鸭产区和蚕桑基地之一,毛烟著称。有造纸、酿造、粮油等厂。合肖干线经此,北接龙孙、龙佛、孙丁公路,南连龙涞支线,渠江通轮船。有东汉单室崖墓群、明代巴岩寺摩崖造像等。(3)在四川省隆昌县西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龙市,人口 2900。明代中叶建场,镇以驻地名,因周围山峦似五龙聚会,故名。1949年为东岳乡,1958年改龙市公社,1983年置龙市镇。1992年廖家、福庆二乡并入。主产油菜籽、花生、蚕茧、生猪等。矿产有煤、水泥矿石等。有酿酒、兽药、采煤、纸箱等业。为农贸集市。有公路通金鹅镇。为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诞生地。


猜你喜欢

  • 婆兮乡

    即今云南华宁县东三十四里盘溪镇。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宁州 (今华宁县) 东有婆兮乡。

  • 药 (藥) 丛山

    在今四川平武县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 药丛山在 “府南十里。多产药材,因名。或讹为落丛山,俗呼乐从山”。

  • 河洑关

    即今湖南常德市西三十里河洑山东麓河洑镇。明嘉靖 《常德府志》 有河洑市。

  • 仙溪

    ①在今福建仙游县南。《方舆纪要》卷96仙游县:仙溪“在县城南。一名大溪。一名南溪。又名蓝溪。西北受永春、德化之水, 东南流, 至县前环绕如带。又东南汇诸溪水, 亦合于三会溪”。”②在今湖南安化县东。《

  • 归化城厅

    清雍正元年(1723)置,属山西大同府(后改属朔平府)。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隅旧城。乾隆六年(1741)升为直隶厅,直属山西省。1912年改为归化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置直隶厅,治今内蒙

  • 厘城

    即春秋时郑时来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春秋》: 隐公十一年 (前712),“公会郑伯于时来。”杜注: “时来, 也。 荥阳县东有厘城, 郑地也。”《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南径厘

  • 青岐镇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青岐镇。《元和志》 卷34端州高要县: 青岐镇 “在县东八十五里”。古镇名。在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唐属高要县。

  • 夫彝水

    又名夫水、西延水。在今广西资源县境,为资水上源。《清一统志·宝庆府一》:夫彝水,“《府志》:源出全州宝鼎山,北流百里至新宁县东为大罗江,与武冈渠、济二水合流入资,可通舟楫”。

  • 中陵川

    又名兔毛河。即今山西右玉县西沧头河。《水经·河水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西南山下,……东北流,径中陵县故城东。……中陵水又西北流,径善无县故城西”。《清一统志·朔平府》:兔毛河“古名中陵川水”。

  • 少室阙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十二里少室山下的邢家铺村。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118—123)之间。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太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