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墟
即今广东鹤山市西龙口镇。清道光《鹤山县志》卷1:“市集”有龙口墟。
即今广东鹤山市西龙口镇。清道光《鹤山县志》卷1:“市集”有龙口墟。
①金置,属寿光县。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北三十五里广陵乡。②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四十里曲霞镇。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泰兴县:东南“四十里曰路庄,曰广陵镇”。在江苏省泰兴市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5.9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常德府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武陵县 (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汉寿、桃源、沅江等县市地。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复改为常德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
即今江苏宜兴市北和桥镇。商业殷盛,俗有 “小小宜兴城,不及和桥镇” 之谚。清有县丞驻此。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武宜运河两岸。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和桥,人口1.6万。古称鹅州,南朝宋
①北齐改己吾县置,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东南四十里仁和集乡; 一说在今怀远县西北三十里。隋大业初废。②唐长安四年 (704) 析徐城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南对盱眙县 (今已沦入洪
又名高平川、苦水、蔚茹水。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元和志》 卷3 萧关县: 蔚茹水“在县之西。一名葫芦河。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下”。(1)古称华池水。洛河最大支流。在甘肃省东北部和陕西省西部偏北。源于甘肃
一名龙溪山。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元和志》 卷34潮阳县: 龙溪山 “今名海宁岭,在县西南一百七十里”。
唐方镇名,简称淮西。至德元年 (756)置淮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颍川郡 (今河南许昌市)。乾元元年 (758) 移治郑州 (今河南郑州市),次年移治寿州 (今安徽寿县),上元二年 (761) 移治安州
亦作刚羝道。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三十里古城镇。东汉属广汉属国都尉。三国蜀汉改为刚氐县。西汉置,治今四川省平武县东。属广汉郡。东汉永初二年(108年)属广汉属国。建安二十年(215年
唐方镇名。光化元年 (898) 置,治所在澧州 (今湖南澧县东南)。领澧、朗、溆三州。辖境相当今湖南澧水、沅水中下游流域。后废。唐方镇名。光化元年(898年)置,治澧州(今湖南澧县东南)。后废。
①元置,为盐场,属潮阳县。在今广东潮阳市东南。元 《大德南海志》 卷6: “隆井、招收、小江三场隶潮州路。”②在今广东惠来县东。《清一统志·潮州府》:隆井盐场 “在惠来县东九十里,接潮阳县界。明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