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陂镇

黄陂镇

又作王陂镇。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七十里黄陂镇。清时设汛。


(陂bēi) (1)在江西省宜黄县西南部、黄水河畔。面积27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人口5500。唐末戴姓自虔化(今宁都)县清泰乡迁此,以水为名,称黄陂。1949年设黄陂等乡,1958年设黄陂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置镇。2001年白竹乡并入。产稻、大豆、薯类,森林资源丰富。有胶合板、竹木加工、粉丝、农具、饲料等厂。镇西是1933年工农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临宁公路经此。(2)在江西省宁都县西部。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圩,人口5000。唐乾符年间建村于璜溪河畔,以水为名。明时河上筑有水坝改称璜陂,1963年简作今名。1949年属璜陂区,1958年设红都公社。1984年改黄陂乡,1987年设镇。为县粮食重点产区,并产甘薯、油菜籽、烟叶等。有稀土矿及建材、农机、元钉、陶器等厂。为县内大圩场之一。永宁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黄陂会议会址等。山堂有宋代古瓷窑址。(3)在广东省英德市东部,滃江中游。面积67.6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圩,人口2580。因附近有一引水陂头得名。原属大镇镇,1977年析置黄陂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乡,1993年设镇。2000年黄陂华侨农场并入。属丘陵和河谷平原。主产稻,并产花生、木薯、果蔗等。是茶叶、糖蔗主产区。荸荠有名。有公路南接梅岭公路。(4)在广东省兴宁市北部、黄陂河中游。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圩,人口2890。宋时称乌茶洞,明泰昌元年(1620年)改称中洞圩;后因黄陂河上筑有拦水坝(俗称陂头),上游开采硫黄矿,河水浑浊呈黄色,故名。1950年属兴宁六区。1958年设黄陂公社,1962年设区,1987年建镇。属丘陵性谷地。主产稻,并产大豆、花生、生姜、薯类及柿子。有炼铁、水泥等厂,还有煤矿和小水电站。平松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龚滩

    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龚滩镇西乌江中。为乌江中险滩之一。清同治《酉阳直隶州志》卷2: 龚滩 “黔江滩也,大江之中,横排巨石,大者如屋,小者如牛,激水雷鸣,惊涛雪喷,舟楫不能上下,为

  • 冈布藏布河

    即今西藏波密县西之易贡藏布河。源于嘉黎县南部,为帕隆藏布一支流。 下游有易贡错。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 《山川》:“冈布藏布河入藏布江。”

  • 龙牙门

    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林加岛。古代海舶出入马六甲海峡时经此。明费信《星槎胜览》:龙牙门“在三佛齐之西北也。山门相对,若龙牙状”。清谢清高《海录》作龙牙国。

  • 北遐洞

    元改北遐寨置,属庆远南丹安抚司。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牙洞。后废。元以北遐寨改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牙洞。

  • 翁拉错

    又作握拉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三十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 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普陀江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普陀江 “在州 (今邓川镇) 北。其上源即浪穹县之宁河,东流经州北,折而南,流入于西洱河。 一名㳽苴佉江。 或谓之葡萄江, 即普陀之讹

  • 西成皋县

    东魏天平元年(534)析成皋县置,为北豫州及成皋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北。北齐废。

  • 白沙口

    一名神应港。又曰白沙津。在今海南省海口市北。《宋史·瀛国公纪·二王附》:至元十五年(1278)十月,“赵与珞与谢明、谢富守琼州,(元)阿里海牙遣马成旺招之,与珞率兵拒于白沙口”。即此。

  • 回引站

    元驿站。在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南辉河旁。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吉答(今黑龙江省龙江附近)正西第十一站。

  • 马西寨

    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十七里马西村。《清一统志·太原府一》:马西寨“在文水县西隐泉山上,因山设险,堰石为城,周三里,明嘉靖十九年置”。在今山西省文水县南马西。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置。寨在隐泉山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