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鸿沟

鸿沟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县北、开封市东南,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联结濮、济、丹、睢、颍、菏、泗等水,形成了黄、淮平原上庞大的水道交通网。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楚、汉相争时曾划鸿沟为界,以东为楚,以西为汉。汉代改称狼汤渠。唐以后或因楚、汉曾对垒于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的东、西广武城,遂指两城之间的广武涧为鸿沟,误。

②又名洪沟。在今安徽萧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9萧县: 鸿沟 “在旧县西北四十里……水患时导流分泄处也。今堙废”。


古水名。战国魏惠王时凿,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南流入圃田泽,东流经今中牟县北,至开封市南折而南流,经今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联结济、濮、汳(获)、睢、颍、涡、汝、泗等水,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对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巨大作用。楚、汉相争划界于此:以东属楚,以西属汉。西汉以后又称狼汤渠或蒗荡渠、莨荡渠,魏晋以后开封以南河段改称蔡河。


猜你喜欢

  • 石坪邑

    即今云南石屏县。唐南诏属通海都督。宋大理属秀山郡。《元史·地理志》:“阿僰蛮据之,得石坪,聚为居邑,名曰石坪。”

  • 南宫县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三里旧城。东汉属安平国。北魏属长乐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冀州。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北宋皇祐四年 (1052) 废入新河县,六年 (1

  • 甘琶逸国

    故地在今印度西部坎贝一带。古代东西交通重要贸易港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南毗国“故临、胡茶辣、甘琶逸、弼离沙、麻啰华、冯牙啰、麻哩抹、都奴何、哑哩喏、嗷啰啰哩皆其属国也”。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

  • 大溪山

    在今安徽郎溪县东三十里,桐水所经。《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大溪山“在建平。《图经》云,即桐水也”。

  • 钱家桥镇

    ①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南二十里钱桥镇。清光绪 《奉贤县志》 卷1: 钱家桥 “东近海塘。唐氏聚族居此成市”。②即今安徽枞阳县北钱家桥。旧属桐城县。清道光 《桐城续修县志》 卷1 《乡镇》: 北乡有钱家桥

  • 长川城

    北魏建,约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长川是北魏先世居地之一,位于石漠(今内蒙古兴和西)东北,濡源(今滦河源)之西,北魏前期诸帝常巡幸其地。《魏书·太宗纪》:泰常八年(423),“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

  • 润陂水

    又名润溪水。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清一统志·南昌府一》: 润陂水 “在进贤县东七十里。源出雄岚峰,北流汇为阳方湖,又东北入余干县界瑞洪镇,入鄱湖”。水旁为润陂市。

  • 两岭口镇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北六十八里两岭口。《方舆纪要》卷14行唐县:两岭口镇在“县西北七十里。洪武七年置巡司于此”。

  • 龙花河

    即今山西盂县北龙华河。《清一统志·平定州》:龙花河“在盂县北四十里兴道村东崖下。潴水为潭, 曰兴龙泉,东北流至榆枣关口入滹沱”。

  • 亲邻寨

    在今陕西澄城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4澄城县: 亲邻寨 “元末,李思齐命将筑寨为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