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港

香港

在今广东珠江口东、深圳市南,包括今香港岛、九龙半岛及附近海域诸岛屿,即香港、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东晋至唐属宝安县,明、清属新安县。清道光二十年 (1840) 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次年武装占领香港岛,二十二年(1842) 强迫清政府签订 《南京条约》 (《江宁条约》),割去香港岛 (面积为79.77平方公里)。咸丰六年(1856)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十年(1860) 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 《北京条约》,又割去九龙半岛尖端九龙司 (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光绪二十四年 (1898),英国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次年又签订 《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及大屿山岛等二百多个岛屿及大鹏湾、深圳湾等大部分海域 (后统称新界,面积为984.53平方公里),租期九十九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至此,香港地区面积由79.77平方公里扩展为1076平方公里。英设殖民总督进行统治,作为继续扩大侵华的基地。1941—1945年日本武装占领香港。日本投降后仍由英国占领。1982年9月中英重开香港问题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 中国政府 “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终于回归祖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


猜你喜欢

  • 作唐县

    东汉析孱陵县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三国吴为南郡治。西晋为南平郡治。东晋属义阳郡。隋改孱陵县。古县名。东汉置,治今湖南省安乡县北。属武陵郡。三国吴为南郡治。西晋太康初及南朝陈为南平郡治。隋

  •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清丰县北。《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朱右曾《诗地理征》以为今清丰县北十里有聂城。即其地。

  • 龙井河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龙井河“在(克度里)寨南”。

  • 武休关

    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南武关驿。旁扼褒斜道,为陕蜀交通咽喉。《方舆胜览》 卷69凤州: 武休、饶风关,“ (褒斜谷) 旁连武休关,又极东为饶风关”。《宋史·吴玠传》: 南宋绍兴三年 (1133),金将撒离喝

  • 利济站

    亦作利济驿、利济店。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保安藏族乡境。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4越嶲卫:梅子堡“二十里为利济驿,十五里为青冈关”。《明史·四川土司传》:万历中,邛部长官司“土目阿堆等拥沙氏,焚利济站庐舍

  • 斟寻

    ①寻亦作。 夏代都城。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左传·哀公元年》: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帝后相。” 《水经· 巨洋水注》 引 《竹书纪年》: “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 统矢千户所

    蒙古宪宗七年 (1257) 于姚州 (统矢府) 置,后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九里光禄镇。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罢姚州,天历元年(1328) 升为姚安路。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改统矢

  • 观峡山

    亦作观亭山、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水经·溱水注》:“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会 一里水。其处隘,名之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岩壁竦。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巉岩乱峙中川。”《元和志》卷34

  • 太和寨

    一作大和砦。北宋元符二年(1099)筑,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太和县。集镇名。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太和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00。北宋元符二年(1099

  • 赤山约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郊。1922年9月,彭湃在此组织赤山约农会。农会旧址原是明代灵雨庵,为二进四合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