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 (雲) 山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香云山 “上有香云山碑。载唐末时有异僧驯虎于此山上,号伏虎禅师”。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50隆州: 香云山 “上有香云山碑。载唐末时有异僧驯虎于此山上,号伏虎禅师”。
唐置,属羁縻西原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北宋废。
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西南陶吴镇西北二百余步。北宋元祐五年 (1090) 凿。《明一统志》 卷6应天府: 响井 “在江宁县南六十里。井阑有 ‘元祐五年’ 四字。或以纱帛蒙其上,以物击之作鼓声; 或以瓦石
①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清一统志 ·镇安府》: 武城山 “在向武土州 (治今向都镇) 东四十五里。尖峰峭石,下有小岩”。②在今甘肃武山县西南。《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 甘露元年 (256),姜维
即龙泉。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0代州:龙跃泉“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水经注》谓之云龙泉”。
在今河北邢台市城内。《寰宇记》 卷59龙冈县: “响地,《郡国志》 云: 邢州尚书坊东井地,周百余步,其所鸣响,人马行上,轰作雷声,掘之,即火山。”
唐置,属凉州。在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北乌鞘岭上。后废。
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舆地纪胜》 卷9江阴军: 定山 “在县东四十里。有定山寺”。《清一统志 · 常州府一》 : 定山 “在江阴县东二十里。一名女山。唐法响禅师驻锡于此。有玉乳泉,一名虎跑泉”。②一名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元和志》卷40删丹县:“按焉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东汉兴平二年(195)改属西郡。北魏改为山丹县。隋大业初复改为删丹县,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后陷于吐蕃。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北长老乡。清光绪三十年(1904)曾五、陆三等扰河池,陆荣廷破之于长脑。
一作頟担湖,又作额担湖。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后。《六朝事迹编类》卷上引《南徐州记》云:“费县西北八里有迎担湖。昔晋元嘉中,元帝南迁,衣冠席卷过江,客主相迎湖侧,遂以此为名。在府西北五里石城后,其湖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