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静海县

静海县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置,为通州治。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北宋天圣元年 (1023) 为崇州治。明道二年 (1033) 复为通州治。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为通州路治,后复为通州治。明洪武初废。

②明洪武初改靖海县置,属清州。治所即今天津市静海县。洪武八年 (1375) 改属北平府,十五年(1382) 改属河间府。清属天津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改静海都镇制置院置,治今江苏省南通市。为崇州治,旋为通州治所。明洪武初废入通州。(2)今县名。在天津市西南部,西、北接河北省。面积1452平方千米。人口51.5万。辖12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静海镇。金明昌四年(1193年)以窝子口置靖海县,地濒海,故名。元并入会川县,寻复置。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靖”为“静”。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天津州,九年属天津府。1913年裁府属直隶省,1928年属河北省。1948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属天津市。1961年属河北省天津地区,1973年复属天津市。地处海河平原。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境内多洼碱地,现已进行改造,辟有独流、马厂等减河。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特产金丝小枣、青麻叶大白菜。工业有化学、纺织、服装、建材、机械等。京沪铁路南北贯通并设静海、独流等站,104国道和静文、静王、陈大等公路经此。有汉代东平舒遗址、团白洼景区。


猜你喜欢

  • 桐水

    ①一称桐汭水。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左传》: 哀公十五年 (前480) 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杜注: “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出白石山,西北入丹阳湖。” 《方舆纪要》 卷29广德州:桐水在

  • 烂桥关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南镇阳江西岸长坡上。《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烂桥关 “万历中,播酋杨应龙作乱,焚东坡、烂桥,楚黔路梗。即此”。在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南镇阳江

  • 南唱支村

    即今河北任丘市东二十四里南畅支乡。为通大城县要道。清乾隆 《任邱县志》 卷2: 东议论堡社有南唱支村。

  • 中右翼末旗

    ①又称西路中右翼末旗。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风黑尔。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图斯哈勒

  • 化城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三里。《寰宇记》卷139化城县:“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

  • 小隘岭

    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清一统志·安庆府一》:小隘岭“在宿松县西北八十里。岭脊与湖北蕲州交界,阻山临河,峭隘盘曲。明初,攻湖广元帅石良,由此岭通道蕲州”。

  • 古国名。《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战国时, 楚国庄��带兵至其地, “以其众王滇, 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华阳国

  • 白羊口千户所

    亦作白羊口。明置,属直隶。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四十里白羊城村。

  • 太清楼

    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宫廷藏书画楼。在后苑。《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三月乙已:“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是日,上召辅臣对苑中,

  • 大武垅山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大武笼山“在马鞍山西北。尤高耸”。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作“大武垅山”。山下有大武垅社,山因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