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冀二州
南朝宋泰始六年 (470) 侨置,治所在郁州 (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云台山一带)。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海州。
南朝宋泰始六年 (470) 侨置,治所在郁州 (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云台山一带)。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海州。
又称郯。春秋鲁邑,在今山东兖州市西。《春秋》: 定公三年 (前507),“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古邑名。又作郯。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春秋》定公三年(前507年):“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
又名喇木契、巴汉招寺。即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小昭寺,南距大昭寺半里许。相传为公元7世纪中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工匠建造。原建筑与内地寺庙相同,后几经焚毁修建,已面目全非。因公主悲思唐朝,故庙门东向。寺中
在今四川纳溪县东南。《清一统志·泸州》: 罗东山 “在州东六十里。《旧志》: 峰峦森列。周太师尹吉甫故宅及其茔兆在焉”。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寿州置,治所在下蔡县(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霍丘、寿县等地。金改为寿州。南宋绍兴三十三年(1162),升安丰军为寿春府,治所在安丰县(今安徽寿县西南安丰铺)。乾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又名雒水、浽江水。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为沱江上游支流。嘉庆《什邡县志》卷6:雒水,“刘焉治绵竹时凿石垒亭, 以镇洛水,故以名江”。《晋书·李特载记》:永宁元年(301),“长史曹运、犍为太守李苾,督
又名椒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坡集。宋欧阳修有 《忆焦陂》诗。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北部。面积67.7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焦陂,人口5720。古时焦姓聚居于此,得名
即聂拉木。今西藏聂拉木县。《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尼牙拉木宗城“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八十里”。
即尼木。在今西藏尼木县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聂母”。
①又名金凤山。在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濒临长江。宋宝祐 《重修琴川志》 卷4: 福山“本名覆釜山,其形似也。唐天宝六载,改为金凤山。梁乾化三年又改今名”。与江北南通之狼山对峙。《宋史· 高宗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