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墓
原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岭。《清一统志·九江府》: 陶潜墓 “在德化县西南楚城乡,面阳山麓。有祠”。1982年迁建于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蔡家洼。陶渊明 (365或372或376—427),东晋大诗人。字元亮,后更名潜。浔阳柴桑 (治今九江县南) 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隐。后征著作郎,不就。去世后,亲友送谥号 “靖节”。墓碑直刻 “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
原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岭。《清一统志·九江府》: 陶潜墓 “在德化县西南楚城乡,面阳山麓。有祠”。1982年迁建于九江县城沙河街东北蔡家洼。陶渊明 (365或372或376—427),东晋大诗人。字元亮,后更名潜。浔阳柴桑 (治今九江县南) 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隐。后征著作郎,不就。去世后,亲友送谥号 “靖节”。墓碑直刻 “晋征士陶公靖节先生之墓”。
唐光宅元年 (684) 置,属韶州。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寰宇记》 卷161南雄州: 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县旧名浈昌,以浈水、昌水合流” 而名。北宋天圣初,避仁
清置,即今四川雷波县东北六十里箐口乡。有把总驻防。
①又名龙门峡。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十里。《水经·沽河注》: 沽水 “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岩壁升耸,疏通若门,故得是名也”。又 《方舆纪要》 卷11遵化县: 龙门峡
在今福建清流县东。《方舆纪要》卷98清流县:向阳岭“在县东。一名击阳岭。峻险壁立,直插霄汉。曰击阳,状其高也”。集镇名。在安徽省宿松县中部。千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产稻、棉花、花生、芝麻、油菜
即盐水港。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北盐水镇。
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2天台县:关岭“在县西北四十里,与新昌县分界”。
即今河南唐河县东大河屯镇。清乾隆《唐县志》卷1 《集镇》:“大河屯,县东五十里。”
在今河南固始县北。《方舆纪要》 卷50固始县: 枣林冈 “上有古城。近时贼自霍丘抵县东之高塘,犯县北古城是也”。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那万策仁古内呼勒。
五代周显德六年 (959) 置,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宋史·地理志》: 顺安军“本瀛州高阳关砦”。庆历八年 (1048) 于此置高阳关路安抚使,统瀛、漠、雄、贝、冀、沧、承、静、保定、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