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谷县

阳谷县

①东晋宁康初(373)改春谷县置,属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寻废。

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俗呼水没城。《寰宇记》卷13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大业初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后改属郓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移治孟店, 即今治。宣和元年(1119)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清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古县名。东晋孝武帝改春谷县置,治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属宣城郡。寻废。(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部,南邻河南省。属聊城市。面积 1048.5 平方千米。人口75.3万。辖11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阳谷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县置阳谷县,治今县东北。取古阳谷亭为名。属济州,后属济北郡。《太平寰宇记》: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唐初属济州,后属郓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徙治孟店(今阳谷镇),属郓州。金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属鲁西行政区运东专区。1941年后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四、六、九专区。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8年并入寿张县,1961年复置。1964年寿张县撤销,金堤以北地区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区。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属聊城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花生、棉花等,棉花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是特产之一。阿胶是著名特产,曾是唐、宋、明、清时期的贡品。另外柳编、竹编、草编、蒲编也是本县特产,畅销国际市场。工业有纺织、机械、食品、饮料、造纸、橡胶、化工、电力、医药、电气等厂。京九铁路经过县境并设站。齐南、聊商、聊位、蒙馆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景阳岗、阿城故城遗址、张秋镇刘楼黑固堆大汶口文化遗址、张秋镇许楼红固堆大汶口文化遗址、博济桥。


猜你喜欢

  • 新镇县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智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元年 (627) 废。②1914年改保定县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1949年废入文安县。旧县名。1914年改

  • 鲁国

    西汉高后元年 (前187) 改薛郡置,治所在鲁县 (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市县地。东汉属豫州。西晋改为鲁郡。(1)西周周公旦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东古城)。

  • 新郪

    一作郪丘。战国魏地。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新郪”。即此。西汉改为新郪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安徽省太和县北。《战国策·魏策一》:

  • 岐沟关

    亦作祁沟关。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三十里岐沟村。《宋史·曹彬传》:雍熙三年(986)四月,“又与米信破契丹于新城,斩首二百级。五月,战于岐沟关,诸军败绩”。即此。又作祁沟关。唐末置,在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

  • 混元河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三道河子,为阿什河支流。由头道、二道、三道、四道诸河总汇而成,故名。《清史稿·地理志》 双城府: “东: 阿什河自宾州缘界,合混元河。”

  • 三面山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方舆纪要》卷67崇宁县:三面山“在县北六十里。上有龙湫,径不盈尺,而水常不绝”。②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胜览》卷56石泉军:三面山“在石泉县北六十里。三面内向,因名。上有龙湫

  • 悬瓮山

    又名龙山、汲瓮山、结绌山。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山海经·北次二经》: “悬瓮之山,……晋水出焉。” 《北齐书·杨愔传》: “正光中,随父之并州。性既恬默,又好山水,遂入晋阳西悬瓮山读书。” 即此。

  • 孙剌

    即新拖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明史·郑和传》:郑和出使曾经历其地。

  • 河南省开封市简称。开封城濒临汴水,隋唐于此置汴州,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均称汴京,元灭金后称汴梁,故简称汴。

  • 双溪隘

    ①又称双溪公馆隘。在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双溪公馆隘“在屏南县北,接政和县界。明万历十七年,以矿徒作乱创建,拨兵防守”。②亦名双溪口隘。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南双溪。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