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道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营道县 (今湖南道县)。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宁远、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道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道州
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治所在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北)。隋开皇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滁州置,治所在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滁州。南朝梁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汝原县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州市。唐武德四年 (621) 为伊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为梁县。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为汝州治。后为襄城郡
在今河南尉氏县东。《水经·渠水注》:“康沟又东径少曲亭。《陈留风俗传》曰:尉氏县有少曲亭,俗谓之小城也。”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1田州:工尧隘“在州东南。亦曰共尧村。州之险塞也。嘉靖初,官兵讨岑猛,猛以劲兵屯工尧隘。别将沈希仪击之,去工尧五里而营,夜分三百人缘山而右,走间道,三百人沿江而左
本西域渠犁国都。在今新疆库尔勒市西,孔雀河以东地区。《汉书·西域传》: “地节二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本西域渠犁国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西沙碛中。汉
即古之共水。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里恭水涧。《水经·河水注》: “蓼水出襄山蓼谷,西南注于河。”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降漷州置,属通州。治所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清顺治十六年 (1659) 废入通州。古县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降漷州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区东南漷县镇。属顺天府
元泰定帝二年(1325)置,属宣政院。治所在参卜郎(在今四川理塘县北)。《元史·泰定帝纪》:泰定二年(1325),“(正月)戊申,以乞剌失思八班藏卜为土蕃等路宣慰使都元帅,兼管长河西、奔不儿亦思刚、察
西周封国。春秋时灭于楚。在今河南确山县北十八里古城乡。一说在今息县西南。《左传》: 僖公五年(前655),“江、黄、道、柏方睦于齐”。杜注:“道国在汝南阳安县南。” 又昭公十三年 (前529),“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