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路线之一。《三国志》卷30裴注引《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北新道西行,至东且
①在今河北武邑县北。《方舆纪要》卷14武邑县“洚水”条下载:“《志》云:县北三十里有夹河,自清漳河分流,入衡水县界,流经县北,又东入滹沱河。明建文二年,燕兵败盛庸于夹河,即此也。盖洚水之别名矣。”②黄
在今新疆北部额尔齐流域。为唐北庭都护府辖地。
即先家城。今西藏申扎县治。民国 《西康西藏详图》 作桑札宗。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偏顶山 “高插云霄。山半平漫半顷,可耕植,号平台。隆庆初,居民避兵于此,亦得免”。
宋大理置,属善阐府。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南四里堡孜。元置昆阳州。
南齐置,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建武五年(498)废。
①北魏改晋寿郡置,治所在晋寿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水经·漾水注》: 白水“东南流,注汉水,西晋寿, 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后移郡县于今
即今广东惠东县东南海中小星山岛。清时设平海营千总防守。
北宋置,属新秦县。在今陕西神木县东南一百里。金陷于西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