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城

阳城

①传说为夏都。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附近。《孟子·万章上》:“禹避舜之子于阳城。”《汉书·地理志》 颍川郡阳翟县注引《世本》称:“禹都阳城。”《续汉书·郡国志》 注引《汲冢书》亦称:“禹都阳城。”《史记·夏本纪》:“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②即春秋时阳或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水经·济水注》:“湨水又东南径阳城东,与南源合,水出阳城南溪。阳亦樊也。一曰阳樊。”

③战国楚地。在今安徽界首市境(一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楚悼王时为阳城君封邑。《吕氏春秋·上德》:“墨子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 阳城君令守于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为阳城人。即此。

④即今河北清苑县西南四十里阳城镇。《续汉书·郡国志》 中山国蒲阴县:“有阳城。”《水经·滱水注》:博水“东径阳城县,散为泽渚,……世谓之阳城淀也。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故陂得其名焉。……今城在(蒲阳)县东南三十里”。五代营垒之地。《资治通鉴》:五代晋开运二年(945),“晋军至阳城。庚申,契丹大至,晋军与战,逐北十余里,契丹逾白沟而去”。


(1)古都名。相传为夏禹都城。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告城镇。《世本》:“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2)古邑名。(1)战国齐邑,后入于燕,复入于赵。在今河北省清苑县西南。《史记·赵世家》:悼襄王九年(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即此。(2)战国楚邑。在今安徽省界首市境(一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楚悼王时为阳城君封邑。《吕氏春秋·上德》:“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为阳城人,当即此。


猜你喜欢

  • 槀平县

    唐天祐元年 (905) 改槀城县置,属镇州。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五代唐复为槀城县。

  • 小坪寨

    在今贵州天柱县西南(今属剑河县)。明洪武三十年(1397),古州蛮起事,杨文进讨,至沅州,伐山开道二百里抵天柱,遂涉苗境,营小坪。即此。在今贵州省天柱县西。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杨文讨古州蛮,涉

  • 无梁店

    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无梁殿满族镇。民国《黑山县志》卷2:无梁店在“县城北五十里。明代称王家屯,后改称李家屯,清乾隆五十三年以建修保安寺, 只用砖石而无栋梁,故名无梁殿镇”。

  • 金蒲县

    即金满县之讹。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

  • 曷苏馆

    亦作合思罕,又称和硕馆、合苏款、合斯罕、曷撒罕。宋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卷3: “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迁入辽阳著籍者名曰合苏款”,编入契丹民

  • 宏阳镇

    ①亦作弘阳镇。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漠二镇来降”。②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保定府清苑县:宏阳镇“在府西北。《志》云:唐初高

  • 九陇郡

    北周改南晋寿郡置,治所在九陇县(今四川彭州市西北)。隋开皇初废。西魏置,治南晋寿县(北周改名九陇县,今彭州市西北九陇镇)。“以九陇山为名”(《太平寰宇记》)。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彭州市地。属益州。隋开皇三

  • 和尔必拉

    即今青海共和县东北倒淌河。《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辉特部南一旗: “巴彦诺尔在青海东南,周四十余里。水西北流出,屈曲三百数十里,入和尔必拉。”

  • 三梁亭

    即古勺梁。战国赵地。在今河北望都县东。《水经·滱水注》:博水“东南径三梁亭南,疑即古勺梁也”。

  • 腰带河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卢山镇南。《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腰带河 “在 (卢山长官司) 司治南。又摆游河,在司西三十里。下流俱入于都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