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内县
隋开皇三年 (583) 避杨忠讳改阆中县置,为隆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阆中市。大业三年(607) 为巴西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阆中县。
古县名。隋改阆中县置,治今四川省阆中市。属巴西郡。唐时复改阆中县。
隋开皇三年 (583) 避杨忠讳改阆中县置,为隆州治。治所即今四川阆中市。大业三年(607) 为巴西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阆中县。
古县名。隋改阆中县置,治今四川省阆中市。属巴西郡。唐时复改阆中县。
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23新添卫:陇黄山“在(丹平长官)司治南”。
①南宋绍兴七年(1137)废邓城县为镇,属襄阳县。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宋史·食货志八》:南宋乾道元年(1165),“襄阳邓城镇、寿春花靥镇、光州光山县中渡市皆置榷场,以守臣措置,通判提辖”。②即
北宋置,属崇信县。即今甘肃崇信县西南七十里赤城乡。《清一统志·泾州一》 引《平凉府志》:“相传秦始皇田猎至此,筑城驻跸,以土赤故名。”
北宋置,属邓城县。即今湖北襄阳县(张湾镇)西牛首镇。在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西部、汉水北岸。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8.7万。镇人民政府驻牛首,人口 4490。春秋时为一座古城,因城头如牛,故名。1949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七十里长寿镇。原为天主堂。1931年9月在此召开湘鄂赣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军区。辖湖南省平江、浏阳、醴陵、岳阳、湘阴、临湘,湖北省大冶、阳新、通城、通山及江西省
①一作、骀。殷周时后稷所封,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永安村。《诗经·大雅·生民》:“即有邰家室。”《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②春秋鲁地。在今山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大宾县 (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元和志》 卷38浔州: “取北浔江为名。” 寻废。贞观七年 (633) 复置,治所在桂平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十三年 (6
东阳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市东。《方舆纪要》 卷93金华府: 通元溪在 “府北十五里。源出金华山巅徐公湖,经山桥下,又南经府北十五里之东紫岩,环郡后,至城东南之宏济桥入于南溪”。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二十四里陈行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海县:“陈行镇在城东南二十四里。”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三十里京山村。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