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岭镇

长岭镇

在今江西星子县东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长岭镇“有巡司。明初洪武十一年置于府东二十里废延庆县,寻移置于府南三十里之渚溪镇,万历中又移于青山镇,仍曰长岭巡司”。


(1)在辽宁省庄河市西部。面积153.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庙下,人口420。因境内长岭得名。1956年设长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主产玉米、高粱等。有机械、建材等厂。公路接201国道。(2)在吉林省长岭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街,人口 5.7 万。以镇南长岭子命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长岭县,为县治。1956年设长岭镇,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镇。镇区仍保持清代格局,城墙、城门完好呈方形。主产蔬菜。有电机、制药、机修等厂。203国道、长白公路在此交会。(3)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2.28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村,人口 2710。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沈姓迁此开荒建屯。1939年设长岭村公所,1947年设长岭区,1949年改称十区。1956年改长岭乡,1961年设长岭公社,1984年复乡,1997年改镇。主产玉米、大豆等。有金属制品、农机修造等厂。滨北铁路、222国道经此。(4)在安徽省望江县西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街,人口980。因处南北延伸的长岭上得名。1949年分属南召、土永二乡。1951年置长岭乡,1958年成立长岭公社,1984年复置长岭乡。1992年大桥乡并入置长岭镇。产稻、棉花、油菜籽、茶叶、油桐、木材。有铸钢、轧钢、纺织、油脂化工、建材等厂。古为驿站。太华公路经此。(5)在山东省莒县南部,西临沭河,东北傍鹤河。面积59.3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石井,人口 2000。因境内有长岭得名。1958年撤区建立石井乡,同年9月成立太阳升公社。1959年改称石井公社。1963年将寨里河公社的麻峪子、寨里河等大队并入,改为石井区。1971年改石井公社,1976年改名长岭公社,1984年改长岭乡,1995年置镇。石井河、鹤河、沭河流经。产甘薯、玉米、小麦、花生等。有缸瓦厂、农机修配厂。莒阿公路经此。(6)在湖北省广水市西南部。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岗,人口 8000。因该镇地处于一长形岗岭上得名。1949年为马坪区,1961年改称为长岭区。1975年改设长岭公社,1987年置镇。地处府河东岸。境内有徐家河水库。主产稻、小麦。有制伞、工艺美术厂,建材业较盛。汉丹铁路、316国道经此。(7)在重庆市万州区中部。面积53.2平方千米。人口2.7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人口 4040。明末建场,以山岗为名。清末至民国初属万县市郭里二甲。1950年设长岭乡。1955年分为长岭、杏花、老土三乡,后将杏花乡并入。1961年长岭乡分为长岭、青石二乡。1992年由长岭、青石二乡合并置长岭镇。产稻、玉米、小麦、薯类及枇杷、柑橘。有机械、食品加工、建材等厂。川鄂公路经此。(8)在四川省开江县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长岭,人口2040。清光绪年间建场。以地形像杠子,故名。1950年设长岭乡,1952年析置采实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镇,采实乡并入。产红麻、茶叶、烟叶。有挂毯、制茶、酿酒、粮油加工等业。开(县)开(江)公路经此。(9)在陕西省镇巴县南部。面积191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李家坡,人口740。镇以岭名。1949年设长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九阵乡合并设长岭镇。主产玉米、稻、小麦,盛产木耳、核桃、柿子、香菇。矿产有煤、铁、石膏。为县西南部较大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老岸镇

    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五十二里。旧属滑县,明、清置巡司于此。

  • 王平口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二十八里。《明史·华云龙传》:洪武三年(1370),云华上言:“王平口至官坐岭隘口九,相去五百余里。俱冲要,宜设兵。”明弘治年间于此筑城。清设巡司。

  • 独乐园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北宋司马光宅园。娇小玲珑,别具一趣。宋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 “司马温公在洛阳自号迂叟,谓其园曰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它园班。”

  • 吐鲁番厅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徙辟展厅于此,改名吐鲁番厅,属镇西府。治所即今新疆吐鲁番市。咸丰五年(1855)升为直隶厅,属甘肃省。光绪十年(1884)改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吐鲁番县。清乾隆四十四年(

  • 汾丘城

    即汾。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水经·颍水注》:“颍水又东南径柏祠曲东,历罡丘城南,故汾丘城也。”《续汉书·郡国志》:颍川郡襄城县“有汾丘”。

  • 黄陂墟

    ①即今江西宜黄县西南五十六里黄陂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抚州府宜黄县: 西南有“黄陂”。②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六十里黄陂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兴宁县图: 东北有黄坡墟。

  • 洪山镇

    ①金置,属介休县。即今山西介休市东二十里洪山镇。②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八十里洪山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山西省介休市中部。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洪山,人口5450。因位于狐

  • 南陆浑县

    东魏武定二年 (544) 置,为伊阳郡治。治所在伏流城 (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四里陆浑村)。西魏属河南郡。隋开皇初改为伏流县。古县名。东魏置,治今河南省嵩县东北。属伊川郡。隋开皇初改名伏流县。

  • 邓通城

    在今四川荥经县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邓通城“在荣经县东三十里。文帝尝赐通严道铜山铸钱。又有饿死坑,亦通饿死之地也。李石诗曰:多少金钱满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

  • 小雒郭门

    秦汉时成都北门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北。《后汉书·臧宫传》:宫伐公孙述,屠大城,“乃乘兵入小雒郭门,历成都城下”。李贤注:“张载注《蜀都赋》云:‘汉武帝元鼎三年,立成都郭十八门’。小雒郭门盖其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