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川
即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北川河。源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东南流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河。《水经·河水注》:长宁川“水出松山,东南流径晋昌城,晋昌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流注于湟水”。
即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北川河。源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东南流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河。《水经·河水注》:长宁川“水出松山,东南流径晋昌城,晋昌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流注于湟水”。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五十四里伦掌乡。清嘉庆《安阳县志》北乡图:有“伦掌村”。
在今河北定州市北。《水经·滱水注》:“卢奴城内西北隅, 有水渊而不流,南北百步,东西百余步, 水色正黑, 俗名黑水池。或云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池水东北合滱水。
①秦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南二十里佗城镇。《汉书·地理志》 南海郡龙州县,颜师古注:“裴氏《广州记》云,本博罗县之东乡也,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隋开皇十一年(591)废。唐初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清一统志 ·安顺府》: 穿空石 “在安平县 (今平坝县) 东三里。《通志》: 山若画屏,中有一孔,直穿山背,晶光四射”。
一称山口镇。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山西偏关县东马站村。《清一统志·宁武府》:马站堡“在偏关县东四十里,东至老营所四十里。明正德中筑,周四里,高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即今山西省偏关县东马站,地处偏关河西岸。明正德十年(1
元置,为水站,在今湖北武昌县西长江东岸之金口镇。元置。水站。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金口。明废。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南陉乡之北陉村。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井陉县图:北有北陉村。
即乌雨克灵喀。治所即今西藏南木林县东南邬郁。
在今湖南郴州市西南。《史记·项羽本纪》:秦末,项羽、刘邦继陈胜、吴广之后,起兵攻秦,访楚怀王孙心于民间,尊为义帝。汉元年(前206),项王使人徙义帝于长沙郴县(今郴州市),“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