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垣县

长垣县

①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八里陈墙村。西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后属东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 景明三年(502)复置,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匡城县。

②东晋析谯县地侨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北魏废。

③五代梁改匡城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司坡村。后唐复改匡城县。北宋建隆元年(960)改置鹤丘县。寻复改长垣县。金初移治柳冢村(今长垣县东北四十四里),泰和八年(1208)改属开州。明洪武二年(1369)徙治蒲城(即今长垣县)。清属大名府。民国初属河北大名道。1927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平原省。1952年改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北部,东南临黄河。属新乡市。面积 1150 平方千米。人口80.1万。辖7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为蒲邑。战国为魏国长垣邑(又作首垣邑)。秦置长垣县,以“县有防垣”得名,治长垣邑(今长垣县东北陈墙村一带),属东郡。《水经注·济水》:长垣县“故首垣矣,秦更从今名。王莽改为长固县。《陈留风俗传》曰:县有防垣,故县氏之”。《史记·赵世家》:赵肃侯“七年,公子刻攻魏首垣”,即此。两汉属陈留郡。三国魏属陈留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妇姑城置匡城县(今长垣县西南司坡村)。五代梁改长垣县。唐复名匡城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避太祖赵匡胤讳,改称鹤丘县;寻又改名长垣县,属开封府。金初迁治柳冢(今长垣县东北),属大名府。元初属大名路,后改属开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河患移治蒲城(即今长垣县城),属开封府。清因之。1912年属直隶省大名府。1914年属大名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1954年属新乡专区,1955年属安阳专区,1958年复属新乡专区,1961年又归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83年属濮阳市,1986年改属新乡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文岩渠、文明渠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大豆、玉米、花生为主。有电机、眼镜、修配等厂。新兖、新长铁路,106国道、新长、汤长公路经此。古迹有学堂岗圣庙、春秋桂陵之战遗址、浮丘店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陵川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泽州。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元和志》 卷15: “因川为名。” 大业初属长平郡。唐属泽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废,后复置陵川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属泽州府

  • 大和砦

    亦作太和寨。北宋筑,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金正大三年(1226)升为太和县。

  •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在今吉林舒兰市东南五十里小城镇东村。是金代开国元勋、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完颜希尹及其家族的墓地。墓地范围长十里、宽三里,分五个墓区。完颜希尹墓在第二墓区。完颜希尹是金初著名政治家、女真文字的创造者。后因统

  • 罗伽部

    宋大理置,属善阐府。在今云南澄江县境。元改澂江路。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澄江县。属善阐府。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改为万户,至元三年(1266年)改为中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澂江路。

  • 牛首镇

    北宋置,属邓城县。即今湖北襄阳县(张湾镇)西牛首镇。在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西部、汉水北岸。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8.7万。镇人民政府驻牛首,人口 4490。春秋时为一座古城,因城头如牛,故名。1949

  • 宁平县

    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郸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宁平城。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入苦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郸城县东北宁平。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入苦县。《资治通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

  • 青口河

    即小沙河。在今江苏赣榆县南。《清一统志·海州》: 小沙河 “源出山东莒州下流,由青口镇入海。一名青口河”。

  • 奉议州

    北宋置,属广西经略安抚司。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东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广西田阳县地。元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明洪武五年 (1372) 废入来安府。七年 (1374) 复置,治所在砦林村 (今田阳县西南右江南

  • 卑卢州

    即卑庐州。在今四川小金县境。

  • 金台 (臺) 山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90寿昌县: 金台山在 “县 (今寿昌镇)南十五里。县山之最高者”。②即金堂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西汉杨雄 《蜀都赋》: “铜梁金台。” 《寰宇记》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