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赤河
又作铁池河。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西之南盘江。《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路南州: 铁赤河在 “州西四十里。自府境流入,过瓦渡、双龙溪,至州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于盘江”。
又作铁池河。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西之南盘江。《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路南州: 铁赤河在 “州西四十里。自府境流入,过瓦渡、双龙溪,至州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于盘江”。
亦作朱良桥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清同治《宁乡县志》卷6:朱市“在县东北六十里朱良桥”。集镇名。在湖北省宜城市西部、蛮河北岸。属小河镇。人口 3000。因居民朱姓居多,故名。为原朱市镇人民政府
本海安县,后废为镇。北宋属海陵县,即今江苏海安县。明、清置巡司于此。1943年为紫石县治。1948年复改海安县。(1)在江苏省海安县中部、新通扬运河南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17.5
①北魏正始元年(504)置,属郢州。治所在齐安县(今河南信阳县东)。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属司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属南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罗山二县一部分地。北齐属郢州。北周属申州
即今江西临川市南七十里荣山乡。清同治《临川县志》 卷1下: 南新丰乡百三都有荣山墟。
①古为阳泉水。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芦河“在县南。源出鹿台山,流经阳城县东十八里,合于沁水”。②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乌尔虎河(乌拉根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芦
亦名西滩。在今陕西富平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卤薄滩” 条下: 臧村滩“岁旱时,其上亦可煮盐”。
即今四川仪陇县西南新政镇。唐于此置新政县。清设巡司、县丞。民国设县佐。
北宋崇宁四年(1105)改赵州为庆源节度,宣和元年(1119)改为庆源府。治所在平棘县(今河北赵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宁晋、赞皇、高邑、临城、柏乡等县地。金复为赵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赵
①西汉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北黄许镇。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上: 绵竹县 “以其地宜竹,故名绵竹”。《三国志·魏书· 邓艾传》: 景元四年 (263),邓艾率大军灭蜀汉,攻占江油后,
①隋开皇五年 (585) 改胶州置,治所在东武县 (后改诸城县,即今山东诸城市)。《元和志》 卷11: “取境之密水为名。” 大业初改高密郡。唐武德五年(622) 复改密州。辖境相当今山东沂山、莒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