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雉关
又称野鸡关。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清一统志·永顺府》: 野雉关 “在桑植县西南五十里。一名野鸡关。路通澧州永定县”。
又称野鸡关。在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南。
又称野鸡关。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清一统志·永顺府》: 野雉关 “在桑植县西南五十里。一名野鸡关。路通澧州永定县”。
又称野鸡关。在今湖南省桑植县西南。
又作王陂镇。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七十里黄陂镇。清时设汛。(陂bēi) (1)在江西省宜黄县西南部、黄水河畔。面积27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人口5500。唐末戴姓自虔化(今宁都)县清
在今陕西周至县南。《方舆纪要》 卷53盩厔县: 宜寿宫 “在县南三十里。周、隋时建”。
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南。《方舆胜览》卷65长宁军: 宝屏山 “军治之主山,与棫山诸峰相对”。《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棫山 “在长宁县南十五里。峭壁插天,广袤数百里”。
在今安徽宣州市西部,与芜湖县交界处。《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行廊山“在宣城西南五十里。其南面二峰对峙,环抱若行廊然,故名。山有巨人迹、白云池、梁高僧杯渡道场。今为法云院”。《明一统志》卷15宁国府:
亦名沙底、萨底。在今西藏察隅县西南下察隅地区。为僜语地名。现仍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金天会六年(1128)置,属景州。治所即今山东宁津县。元初属济南路,至元二年(1336)改属河间路。明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划归山东省。在山东省西北部,西北与河
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宗纪》:和平元年(460)“夏四月戊戌,皇太后常氏崩于寿安殿”。即此。
隋开皇十八(589)改交州置,治所在长川县(今甘肃秦安县北安伏乡)。大业三年(607)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交州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甘肃省清水、秦安等县。大业三年(607年)废
明置,为水驿。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建平水驿 “在州东五里。《志》 云,驿东有三闾峡,以屈原名”。
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阳曲县。西晋末废。古县名。西汉以狼孟邑置,治今山西省阳曲县。汉、魏属太原郡,晋属太原国。北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