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重庆市

重庆市

1927年由巴县、江北二县析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都于此,后定为陪都。次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45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此举行和平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1946年6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9年11月30日解放,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降为四川省辖市。


简称渝。在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与嘉陵江汇合处。面积8.24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13万平方千米,其中城区184平方千米)。人口3130.1万(市辖区1010.1万,其中城区229.7万)。辖渝中、渝北、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巴南、长寿、万州、涪陵、黔江15市辖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县级市,17县和4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渝中区。春秋时为巴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巴国置巴郡,治江州县(今重庆市区嘉陵江北岸,三国蜀汉移治南岸)。东汉属益州,兴平二年(195年)分置巴郡、永宁郡、固陵郡。建安六年(201年)改永宁郡为巴郡,析置巴东属国。建安末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固陵郡为巴东郡,并属益州。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平郡,属荆州。西晋巴、巴东、涪陵三郡属梁州,建平郡属荆州。南朝宋、齐时巴、涪陵二郡属益州,巴东、建平二郡属荆州。齐置东宕渠郡(一说宋元嘉置),属益州;建元二年(480年)分荆州之巴东、建平,益州之巴、涪陵四郡置巴州;永明元年(483年)废,各归原属。梁普通四年(523年)分益州置于巴东郡信州,巴东、建平二郡属之;梁大同六年(540年)置临江郡,属并州;武陵王于巴郡置楚州,东宕渠、涪陵二郡属之。西魏置开州,大统十七年(551年)改楚州为巴州;废帝二年(553年)于临江郡置临州;恭帝三年(556年)改东宕渠郡为垫江郡,置合州。北周置安乡郡,后改为万川郡,并置南州;闵帝元年(557年)改巴州复为楚州,又置七门郡,与巴、涪陵二郡同属楚州;明帝二年(558年)置永安郡,属信州,巴东、建平二郡属之;保定四年(564年)置奉州;天和元年(566年)置万世郡,属开州;建德三年(574年)改奉州为黔州。隋开皇初诸郡皆废而存州,改楚州为渝州;开皇末改合州为涪州;大业初改渝州为巴郡,改涪州为涪陵郡,改信州为巴东郡,改黔州为黔安郡,废南州、临州、开州;义宁二年(618年)置临州、万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巴郡为渝州,改涪陵郡为合州,分渝州置涪州,改黔安郡为黔州,改巴东郡为信州;次年改信州为夔州,改万州为开州,置南浦州;武德八年废南浦州,置浦州;贞观八年(634年)改浦州为万州,改临州为忠州,夔、万、忠三州属山南东道,渝、合、涪三州属剑南东道,黔州属黔中道。五代属蜀。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置云安军、大宁监。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与夔州、涪州、黔州、忠州、万州、开州云安军、大宁监并属夔州路,合州属梓州路(重和元年〔1118年〕改为潼川府路)。南宋孝宗封赵惇为恭王于恭州;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即帝位,以恭州为光宗潜藩,自诩“双重喜庆”,升为重庆府,重庆得名于此。一说据《大明一统志·四川名胜志》:“以介乎顺、绍二庆之间也”,以介于顺庆府(治今南充市)、绍庆府(治今彭水县)之间而得名。又因隋、唐时曾置渝州,故简称“”。绍定元年(1228年)升黔州为绍庆府,景定中置石柱安抚司(元改为军民安抚司)。咸淳元年(1265年)升忠州为咸淳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夔州为夔州路,万州、开州、云安军属之;次年改重庆府为重庆路,又改咸淳府为忠州,与涪州、合州并属重庆路;二十年升云安军为云阳州。重庆、夔州二路属四川行省。元末明玉珍建夏国,以重庆为国都。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重庆路为重庆府,改夔州路为夔州府,属四川省;八年改元石柱军民安抚司为宣抚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属夔州府。天启元年(1621年)升石柱宣抚司为宣慰司。清袭明制,称重庆府、夔州府,雍正四年(1726年)置黔江厅属重庆府;十一年升忠州为直隶州,升黔江厅为黔彭直隶厅。乾隆元年(1736年)裁黔彭直隶厅,置酉阳直隶州;二十二年改石柱宣慰司为石柱厅,二十七年升石柱厅为直隶厅。1913年置川东道,1914年改川东道为东川道,1928年属四川省。1929年设重庆市,为四川省省辖市。1937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重庆,1939年重庆升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1946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还都南京。1950年设西南军政委员会驻此;重庆为中央直辖市,置川东行署区。1952年撤销川东等四行署重组四川省。1954年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重庆改为省辖市。1983年重庆成为首批计划单列市,并将永川地区并入。1988年分涪陵地区五个自治县成立黔江地区。1994—1995年万县地区、涪陵地区相继改为地级市。1997年重庆成立中央直辖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划归重庆市管辖。1998年调整政区,撤销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改置万州区和涪陵区;另设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前者代管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忠县六县;后者代管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五自治县。2000年6月再调政区,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代管各县由重庆市直辖。同时撤销黔江自治县设立黔江区。2001年改长寿县为长寿区。至2004年,全市合计15市辖区、4县级市、17县和4自治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和川东平行岭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金佛山、华蓥山等环绕东南北三面,西北开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长江由西而东横贯市境,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经城区汇入长江,乌江由南至北经涪陵区流入长江。长江切穿巫山,形成长江三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将形成600多千米河道型水库,淹没1000多平方千米陆地,动态移民120多万人,其中85%在重庆库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农业主产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籽、烤烟、苎麻、蚕茧、柑橘、茶叶、油桐、生猪、中药材等。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锰、锶、汞、铝土、岩盐、石灰石、大理石等。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南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商业重镇、金融中心、对外贸易港口及交通通信枢纽。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汽车摩托车、冶金、化工为支柱产业的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综合工业体系。以成渝、襄渝、渝黔三条铁路干线、长江航运和上海—重庆—成都、重庆—北海一横一纵国家快速公路干道为主骨架,辅以公路、航空、管道运输,初步构成水陆空综合运输网络。有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所、设计院,为西南重要文化、教育、科技中心之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南温泉、北温泉、缙云山和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金佛山、四面山、芙蓉洞、大足石刻、丰都名山等。纪念地有红岩革命纪念馆等。


猜你喜欢

  • 廉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 (1280) 改廉州置,属湖广行省海北海南道。治所在合浦县 (今广西合浦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海、合浦、浦北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廉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廉

  • 义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梁封县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大业初废入连江县。

  • 曹濮道

    1925年由济宁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菏泽县 (今山东菏泽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等市县及河南范县地。1928年废。

  • 白岩营

    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清置白岩汛,属归化厅。有守备把总驻防。

  • 龙潭峡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清一统志·泽州府》:龙潭峡“在凤台县(今晋城市)东南九十里。有五股泉流汇于此,其下陡绝为龙潭”。

  • 北京市

    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中国北部偏东、华北平原西北边缘。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26万平方千米)。人口 1154 万(市辖

  • 四道河

    即今内蒙古多伦县东北羊肠河,为滦河支流。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2:四道河在“多伦诺尔东北九十余里,察哈尔正蓝旗与克西克腾交界之境。中产细鳞鱼,极肥美”。

  • 拉加里宗

    一作甲日宗。即今西藏曲松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拉加里宗。1960年改设拉加里县。1965年改名曲松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拉加里。1960年撤销,改置拉加里县。

  • 乐古县

    北宋崇宁四年(1105)置,为格州治。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乡西。崇宁五年(1106)改为从州治。政和初废为乐古砦。

  • 钤山

    又名钤冈。在今江西分宜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分宜县: 钤冈 “在县南二里、秀江南岸。群峰回合,如列屏障,冈独端秀凝重,正与县对。登其上则四远皆在目前。《志》 云,冈延袤数十里而至城南,新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