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西沁县西北西峪村。《清一统志·沁州》 “段村寨”条下:州西北“六十里有西峪寨”。
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北黄河北岸一带。《后汉书·西羌传》:“自烧当至滇良,世居河北大允谷,种小人贫。”
北宋皇祐中置,在今江西上饶市城西南隅。元至元间迁今上饶市西,改名葛阳驿。北宋皇祐年间置,在今江西省上饶市南。元至正年间改葛阳驿。
为南明唐王朱聿及其臣下苏观生等臣合葬墓。 “绍武” 为南明唐王朱聿的年号,即公元1646年,相当于清顺治三年。墓本在今广东广州市象冈北麓。1954年迁入越秀公园木壳冈,
①即高凉山。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高凉山,“ 《志》云: 山本名高梁,群峰并耸,盛夏如秋,故改梁为凉”。②即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铁凤山)。《隋书·
唐贞观元年(627)置,属羁縻西仁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属奉州。后废。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一说在黄州东南凤山郡或京畿道临津江下游丰德。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元封时置,治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一说治今黄州东南凤山郡或开城西南丰德。属乐浪郡。西晋后废。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百三十里。《水经·漻水注》:赐水“水源东出大紫山”。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武垣县置,为瀛州治。治所即今河北河间市。大业初为河间郡治。唐复为瀛州治。北宋为河间府治。元为河间路治。明为河间府治。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古旧县名。隋开
①一名石门山。即今吉林安图县东南石门镇。清光绪《珲春境内村屯里数》:“西北土们子至城三百五十里。”②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北春化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珲春城:东“一百七十里土门子河口屯。屯东有珲春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