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楼墟
即今广西凌云县东北逻楼镇。《清史稿·地理志》: 泗城府凌云县东有逻楼墟汛。
即今广西凌云县东北逻楼镇。《清史稿·地理志》: 泗城府凌云县东有逻楼墟汛。
一作蓼角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旧为大江入海之冲。《方舆胜览》 卷45通州: 料角,“海门有料角。其中有咸、淡二水,不相混杂,舟人不待汲能辨之,形势控扼。绍兴中,差舟师把隘,其沙脉涨坍不常,潮小则委蛇
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明宣宗实录》卷112: 宣德九年 (1434) 九月癸未,“车驾发京师,驻跸唐家岭”。即此。古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明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北巡;正统十四年(144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春秋》:文公二年 (前625),“夏六月,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东汉末置荥阳典农都尉于此,故又名都尉城。又称垂敛。春秋郑地。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
①即今河北海兴县西北丁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丁村镇。②即今河南项城市南二十六里丁集镇。明正德中,起义军刘六、刘七等尝出没于此。即今河南省项城市南丁集镇。丁姓建村,且有集市,故名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建,在今贵州镇远县西五里。《明史·地理志》 镇远府: “又西有油榨关。” 《清一统志 ·镇远府》 引 《府志》: 油榨关“在府西二仙峰。崖壁险固,控扼所资”。
即今辽宁清原县东北南山城镇。《清史稿·地理志》 柳河县: 官商路五,“西由南山城子赴开原”。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辽宁柳河县:“县属南山城子,距柳河县市西南一百二十里,北山城子之南八十里。”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以养息牧场垦地置,属新民府。治所在横道子 (今辽宁彰武县)。民国 《彰武县志》 卷1: “以地在彰武台门外,故取名彰武县。” 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后改属洮昌道。1929年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置,属开化府并与开化府同城(即今云南文山县)。光绪二十六年(1900)移治马白关(即今云南马关县)。1913年改为安平县。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置,治今云南省文山县开化
①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青白口。《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柏山 “在府西北清白口社,山四旁多产柏,故名。上有寺,亦以柏山名”。②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4行唐县: 柏山在 “县西北三十五
①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5饶州府万年县:石门街“在县(今青云镇)东南。水陆俱接贵溪县之神前街,亦与余干、安仁接界。为盗贼出没处,有巡司”。②即今江西波阳县北石门街镇。西晋广晋县治此。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