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惠河

通惠河

元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 (1291—1292)郭守敬主持开凿,在今北京市东。源于今昌平县白浮诸泉,导使循西山山麓折南瓮山泊 (今昆明湖),东南流经大都城 (今北京城),东出入通县注入北运河。《元史·河渠志》: 至元二十八年 (1291),都水监郭守敬建言: “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 三十年 (1293),渠成,赐名 “通惠”。漕运可直达积水潭 (今什刹海)。明初淤废,后经成化、正德、嘉靖及清康熙、乾隆年间修浚,但其水源仅导西山诸泉,水量锐减,故河时通时塞。明清又名大通河。因城内故道已被圈入皇城之内,漕运只能以城东南大通桥为终点,故名。


古水名。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至三十年,由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的运河。起自今北京市昌平区附近,截温榆河源白浮等泉水,导使循西山山麓西折南转注入瓮山泊(今昆明湖),东南流入大都城(今北京市市区),穿城东出至今通州区高丽庄入白河。全长一百六十余里。渠成后,漕运可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今什刹海)。明初淤废。其后各代屡有修浚,终因水源不足,或通或塞或浅滞不胜重载,功效远不及元时。又因城内故道被圈入宫墙之内,漕船一般都以城东南的大通桥为终点,故通称为大通河。


猜你喜欢

  • 黄河涯

    即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二十三里黄河涯镇。旧为黄河所经,故名。津浦铁路经此。

  • 罗罗宣慰司

    即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建昌路 (今四川西昌市)。《元史·地理志》 建昌路: “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

  • 巴林左翼旗

    本巴林部,清初建巴林左、右翼两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左翼旗驻今巴林右旗东北一百里幸福之路苏木北八里敖日盖村。1914年属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1932年改设林东县,1934年复改巴林左旗,属

  • 缚喝城

    即缚吒城。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西巴尔赫。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缚喝国东西八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北临缚芻河。国大都城二十余里,人皆谓之小王舍城也。”

  • 道旭村

    在今山东滨州市南十里黄河南岸。清道光年间辟为黄河码头。旧有河工局。

  • 南河渡集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清一统志 ·汉阳府一》: 南河渡 “在汉川县西南六十里龙门山下,宋党仲昇御金人于此”。

  • 林甸设治局

    1914年析安达县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1917年改为林甸县。1914年置,治大林家甸(今黑龙江林甸县林甸镇)。1917年升县。

  • 桶谷郡

    北魏置,治所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嘉陵江东岸。后废。北魏置,治今陕西省宁强县西北阳平关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宁强县西部。后废。《魏书·邢峦列传》:“率南安、广长、东洛、大寒、武始、除口、平溪、桶谷诸郡之

  • 落别

    清设落别汛。即今贵州六枝特区东南二十八里落别乡。有把总驻守。1932年置乐善镇。1941年废。

  • 宝昌县

    1925年改宝昌设治局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8年与沽源县合并为宝源县,1950年复设宝昌县。1956年撤销宝昌县,并入太仆寺左旗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