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州

通州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万州置,治所在石城县 (隋改通川县,即今四川达川市)。唐杜佑《通典》: 通州 “以居四达之路,故名”。隋大业三年(607) 改为通川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为通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 (758)复为通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川、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等市县地。北宋乾德三年 (965) 改为达州。唐诗人元稹在元和间任通州司马,写下歌颂通州的诗篇。

②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改静海军置,治所在静海县 (今江苏南通市)。北宋天圣元年 (1023) 改为崇州,明道二年 (1033) 复改通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 改为通州路,二十一年 (1284) 复为通州,属扬州路。明洪武初省静海县入州,属扬州府。清雍正二年 (1724) 升为直隶州。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泰兴、如皋以东地区。因直隶顺天府有通州,俗称此为南通州。1912年废。

③辽圣宗时改龙州置,属辽阳府。治所在通远县 (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梨树、辽源及辽宁昌图、西丰等市县地。金废。

④金皇统八年 (1148) 改浚州置,治所在黎阳县 (今河南浚县东)。天德三年 (1151) 复改为浚州。

⑤俗称北通州。金天德三年 (1151) 置,属大兴府。治所在潞县 (今北京市通县)。《元史· 地理志》: 通州 “取漕运通济之义,有丰备、通济、太仓以供京师”。辖境相当今北京通县、河北三河市及大厂回族自治县地。元属大都路。明洪武初省潞县入州,属顺天府。为明、清漕粮仓储转运的京畿重镇。清设总督仓场侍郎驻此。1913年改为通县。


(1)州名。(1)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万州置,治石城县(今四川达州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达州、开江、宣汉、万源,重庆市城口等市县。隋大业初改通川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通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通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达州。(2)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改静海军置,治静海县(今江苏南通市)。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崇州。明道二年(1033年)复为通州。属淮南东路。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海门、如皋、如东、通州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为路,二十一年复为州。明洪武初以静海县省入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江苏省。因直隶顺天府有通州,故俗称此为南通州。1912年废州改为南通县。(3)金皇统八年(1148年)改浚州置,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属河北西路。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浚县、滑县、淇县。天德三年(1151年)复改浚州。(4)金天德三年(1151年)置,治潞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属中都路。辖境相当今北京市通州区及河北省三河市地。元浚修通惠河,自大都东至州城南,为运粮要地。明扩至今天津市武清、宝坻等区地。清不辖县。俗称北通州。1913年降为通县。1997年改为通州区。(5)辽景宗保宁七年(975年)置,治通远县(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金废。(2)区片名。在北京市通州区西北部,北运河、通惠河、温榆河汇合处。区人民政府驻地。五代后唐为潞县治,名潞城。金天德三年(1151年)置通州,为州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潞县入通州,筑州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州城西南筑新城。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为金、元、明、清四代京东漕运仓储重地。1913年改州为县。1949年设通县镇,属河北省。1951年为县属区级镇,称通镇。1953年置通州市。1958年划入北京市,设通州区,为区治。1960年通州区改通县,为县治。1997年复为通州区,为区治。现为北京最大的卫星城镇。工商业发达。北方精密机械厂、北京光学仪器厂、北京锻压机床厂等驻此。工业以机械、化学、印刷、食品等为主。建有通州商业大厦、通州百货商场等大型设施。京秦、京承铁路和京通、京哈高速公路及通顺、通黄等公路经此。有燃灯佛塔、通州清真寺、李卓吾墓、永通桥(八里桥)及明代中、西仓遗址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石涧山

    在今广东广宁县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广宁县:石涧山“在县南三十里。高百丈,周十里,泉出窦中,声闻数里。南流五里入绥江”。

  • 流沂

    即沂。在今湖北黄石市。《资治通鉴》: 东汉建安四年 (199),刘勋为孙策所破,“勋走保流沂”。即此。

  • 龙滩渡

    在今四川长寿县南,为长江津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长寿县:龙滩渡“在旧县前龙舌滩,通南川要路,上接巴江,下达涪州”。

  • 兴安北省

    1932年伪满置兴安北分省,1934年改为兴安北省。省会在海拉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市)。辖海拉尔、满洲里二市及索伦、新巴尔虎左翼、新巴尔虎右翼、陈巴尔虎、额尔克纳左、额尔克纳右等六旗。1943年并入兴安

  • 溪头镇

    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南溪头场。(1)在安徽省歙县西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8000。镇人民政府驻溪头,人口820。因村舍建在小溪头上,故名。1949年北部属竦坑乡、中部属仁里乡、南部属

  • 上郡

    ①战国魏文侯置,秦代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七十五里鱼河堡附近)。西汉时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废。②隋大业三年(607)改鄜城郡置,治所在洛交县(今陕西富

  • 唃厮啰

    一作嘉勒斯赉。藏语意为 “佛子”。11世纪初,吐蕃赞普后裔欺南陵温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首府在青唐城 (今青海西宁市)。《青唐录》: “占河湟间二千余里。河湟间有鄯、廓、洮、渭、岷、叠、宕等州。” 相当

  • 克尔素站

    亦作黑尔素、黑而苏。清置,在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龙山附近。清杨宾《柳边纪略》卷2:“火烧岭三十里至黑而苏站,三十里至小孤山。”《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内:“大孤山站又西南六十里至克尔素站,又

  • 青金山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永丰县: 青金山在 “县西北二十里,接上饶县界。山下地名洋口,永丰溪汇诸山谷之水流经山下,长瀑大溪汹涌弥望,适远近者皆从此发棹,盖会要之地也。山纡徐昂伏,

  • 杜邮

    战国时秦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五里。《史记·白起传》:秦昭王五十年(前257), 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 自裁”。即此。唐曾置咸阳县治此。又称杜邮亭。战国时属秦。在今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