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江县
北宋天禧四年(1020)改思刚州置,属宾州。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北红水河北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迁治红水河南岸(今迁江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思恩府。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撤销,并入来宾县。
古旧县名。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改思刚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南迁江之北红水河北岸。属宾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于红水河南岸,即今迁江。清初属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分属宾州,十二年改属思恩府。1953年并入来宾县。
北宋天禧四年(1020)改思刚州置,属宾州。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北红水河北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迁治红水河南岸(今迁江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思恩府。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撤销,并入来宾县。
古旧县名。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改思刚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南迁江之北红水河北岸。属宾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迁于红水河南岸,即今迁江。清初属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分属宾州,十二年改属思恩府。1953年并入来宾县。
明置,在今云南禄丰县西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禄丰县:兰谷关“在县西,与楚雄府接界。两山夹水,鸟道羊肠, 自县之楚雄者,为必由之路”。
①即今河北昌黎县南饮马河。源出卢龙县溪谷中,南流径昌黎县大蒲河入海。民国 《昌黎县志》卷2: “蒲河,县东南二十五里,即蒲泊也。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夹莲峰、樵夫诸山而下,经惠民场东西入海。”②即今内
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属新添卫。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寻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清康熙二年(1663)废。
即今江西贵溪市南冷水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贵溪县南有冷水坑。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贵南县治此。
①或作沙海。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乃战国时魏王著名台池之一。《战国策·东周策一》:颜率曰,“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隋初曾复旧迹,习舟师以伐陈,平陈之后,立碑其侧以纪功。唐时己堙
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西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攻突骑施,“分遣疏勒镇守使夫蒙灵与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潜引兵突入怛逻斯城,擒黑姓可汗尔微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黑松林峡 “在大通县 (今城关) 南,去西宁县北百里。两峡悬距,中多孔道。明嘉靖二十五年修葺城堑,延属五十余里”。
在今广东潮阳市城南。《清一统志·潮州府》:灵山驿“在潮阳县南门外。明初置,嘉靖四年移于北郭,后又移此。今裁”。
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宋书·柳元景传》: 元嘉二十七年 (450) 伐魏,庞季明自赀谷入卢氏,“进达高门木城”。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宋书·柳元景传》: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伐魏,庞季明入卢氏,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固本堤” 条下:钟家园堤 “在府 (今临江镇) 东南十余里。《志》云,堤当袁、赣二水之冲,修筑为艰。隆庆三年修城复坏,以沿堤皆沙砾,易于消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