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县
1912年改辽州置,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山西左权县。1930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此的左权将军,改名左权县。
旧县名。1912年由辽州直隶州改置,治今山西省左权县城关镇。1942年为纪念左权烈士,改名左权县。
1912年改辽州置,属山西冀宁道。治所即今山西左权县。1930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于此的左权将军,改名左权县。
旧县名。1912年由辽州直隶州改置,治今山西省左权县城关镇。1942年为纪念左权烈士,改名左权县。
在今山东威海市东刘公岛上。这里原是清朝政府北洋海军提督署所在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官兵在黄海英勇抗击日本海军,“致远舰”舰长邓世昌等官兵壮烈牺牲。日军分海、陆两路围攻威海,水师官兵力战不敌,
亦作哈拉和林。简称和林。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元史·地理志》 和宁路: “始名和林。……太祖十五年定河北诸部,建都于此。初立元昌路,后改转运和林使司,前后五朝都焉。太宗乙未年,城和林,
即梁山。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南。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里大车城。东汉废。《水经·浊漳水注》:衡水“又径西梁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扶柳县(按:在今冀州市西北二十八里扶柳城)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西汉宣帝
北宋开,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三十二里。《宋史·河渠志一》:景祐元年(1034)七月,“河决澶州横陇埽”。庆历八年(1048)六月,“河决商胡埽”。皇祐四年(1052),“议者请开六塔以披其势”。嘉祐元年
又作扎里噶珊。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索菲斯克东。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以上有“渣里噶山”。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
在今西藏比如县东南山扎区,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清乾隆《西藏志·外番》、《卫藏通志》作三札。
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南境,接祁门县界。明嘉靖《池州府志》卷1:良禾岭“在(建德)县东四十五里。径入祁门。下五里有龙池洞,高敞如室。前有三石,池水注悬崖,如瀑布然”。
①北齐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汾西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汾西县地。北周属晋州。隋开皇初废。②隋大业初改晋州置,治所在临汾县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汾西、洪洞、安泽、浮山等县地
北宋置,属清湘县。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六十里、湘江西岸长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