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林县

象林县

西汉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广南—岘港省维川县南茶桥。东汉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永和二年 (137),“日南象林徼外蛮夷区怜等数千人攻象林县,烧城寺,杀长史”。又 《水经·温水注》: “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俗化交土,风行象林。” 皆此。西晋太康三年 (282) 复置,寄治卢容县 (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东晋后地入林邑国,废。


古县名。汉日南郡属县中最南一县,治今越南广南省维川南茶荞。东汉建武初,传入中原地区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水经注·温水》:“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俗化交土,风行象林,知耕以来六(当作四)百余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永和二年(137年),县吏子区怜(一作“连”)起兵建立林邑国,以此为都,称典冲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复置后寄治卢容县(今越南承天-顺化省顺化附近)。东晋后地入林邑国。《水经注》对象林县(典冲)的城址规模和地理位置等有详细描述,20世纪初,法人鄂卢梭据此认为即H.巴门特《安南占婆古迹统计表》中的茶桥遗址,后经J.卡柯斯进行考古发掘,进一步证明遗址和《水经注》记载完全符合。


猜你喜欢

  • 泸定桥委员

    清宣统三年 (1911) 改泸定桥巡司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泸定县。1913年改为泸定县。

  • 涅氏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四十二里故城镇。东汉改涅县。即“涅县”。

  • 程番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程番武胜军民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惠水县。正统四年(1439) 改属贵州宣慰司。成化十二年(1476) 改为程番府。万历十四年 (1586) 于此置定番州。明洪武

  • 甘陵县

    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为清河国治。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西晋废。《水经·河水注》:“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地理志》之所谓厝也,王莽改曰厝治者也。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乃葬其地,尊

  • 蒗荡渠

    一作莨荡渠、狼汤渠。即战国至秦、汉间之鸿沟。《汉书· 地理志》 河南郡荥阳县: “有狼汤渠,首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 《水经· 河水》: “又东过荥阳县北,蒗荡渠出焉。” 故道自

  • 万泉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泰州。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万泉村南。贞观十七年(643)改属绛州。《元和志》卷12万泉县:“县东谷中有井泉百余区,因名万泉。”大顺二年(891)属河中府。元至元三年(126

  • 坊桥镇

    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坊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匮县:“坊桥镇在城东南六十里。”

  • 龙尾冈

    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北。《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唐大顺二年(891),“李存孝董前军攻临城,镇(州)人五万营于临城西北龙尾岗”。即此。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北。唐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大破王镕军于此

  • 甘岩

    亦名官岩、冠岩。在今广西阳朔县北。《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甘岩“在县北七十里漓江旁。一名官岩”。《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冠岩“一名甘岩。水石窈曲, 中有甘泉,溢流不竭”。

  • 温汤泉

    ①又名温泉。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水经·汝水注》: 广成泽水 “自泽东南流,径温泉南。与温泉水合。……泉上,华宇连荫,茨甍交拒,方塘、石沼错落其间”。历代帝王尝游幸于此。《魏书·出帝平阳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