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水县
西魏大统中置,属遂宁郡。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寰宇记》 卷140通江县: 诺水县 “因县南诺水为名”。隋开皇三年 (583) 废。唐武德八年(625) 复置,为璧州治。天宝元年 (742) 改为通江县。
古县名。西魏大统年间置,治今四川省通江县,属遂宁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入始宁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复置,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通江县。
西魏大统中置,属遂宁郡。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寰宇记》 卷140通江县: 诺水县 “因县南诺水为名”。隋开皇三年 (583) 废。唐武德八年(625) 复置,为璧州治。天宝元年 (742) 改为通江县。
古县名。西魏大统年间置,治今四川省通江县,属遂宁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入始宁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复置,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通江县。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又在黄河之西而得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沙碛
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南长浦乡之司城。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古驿镇。《宋史·孟珙传》:“金人犯吕堰,珙……亟命诸军追击吕堰,进逼大河,退逼山险,砦军四合,金人弃辎重走。”明置驿。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吕堰驿。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
①北宋置,属武进县。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六十里万绥乡。《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兰陵城”条下:“《志》云,府城西北六十里,为千秋乡之万岁镇。今名阜通镇。有古青城,城南为圆坛,西为方坛。盖萧齐篡位后
在今江西泰和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安县“云亭江”条下:牛吼江“在县西南。亦曰牛吼水。出永新县拔铁山,东北流合清江、蜀水、禾溪水、 上横江水,俱由县境入于赣江”。
北宋置,属舒城县。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四十里九井乡。(1)古镇名。即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九井。北宋舒城县四大镇之一。 (2)今镇名。在黑龙江省讷河市东部。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九井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清一统志·乌喇特》: 舍忒河 “在旗 (驻地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村) 北八十里。源出敖西喜山,西流经大青山,入黄河”。
古水名。在今河北平山、鹿泉、石家庄市一带。其下游即斯洨水。《汉书·地理志》 蒲吾县:“大白渠首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水经·浊漳水注》:斯洨水“受大白渠,大白渠首受绵蔓水。……白渠水又东谓之
即今浙江萧山市南二十八里临浦镇。唐元稹 《生春》 诗: “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即此。
北宋政和三年(1113)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一百里。金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