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罗县
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置,属台湾府。治所在佳里兴堡 (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四十三年 (1704) 移治今台湾嘉义市。乾隆五十二年(1787) 改名嘉义市。
古县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治佳里兴堡(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属台湾府。以番社名县。四十三年移治今台湾省嘉义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改名嘉义县。
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置,属台湾府。治所在佳里兴堡 (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四十三年 (1704) 移治今台湾嘉义市。乾隆五十二年(1787) 改名嘉义市。
古县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治佳里兴堡(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属台湾府。以番社名县。四十三年移治今台湾省嘉义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改名嘉义县。
即今湖南桂东县东寒口乡。《方舆纪要》卷82桂东县“烟竹堡” 条下: “又有寒口堡,在县东南三十里。”
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明曹学佺《名胜志》:“四面陡立, 冈陇重复。初县治在从化镇,正统十四年苗叛县毁。景泰间招抚复业,依此以居。”
宋大理置,属最宁府。在今云南开远市。元改阿迷州。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开远市。属最宁府。元改置阿迷州万户。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两河口镇“在县东北。有巡司。万历初增置”。清裁。(1)在湖北省秭归县西部。面积29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太坪庵,人口970。1949年为秭
即扶卢山。在今广东四会市东。《寰宇记》卷157广州四会县:芙芦山“在县东四十里。高千丈, 山上有一湖, 每至甲戍日, 闻丝竹之音”。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左传》: 成公十三年 (前578),晋厉公率诸侯伐秦,“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即此。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年):晋伐秦,师“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改章陵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西晋属义阳郡。南朝宋废。②南朝宋初置,为绥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大明间废。北魏延兴二年(472)复置,属初安郡。治所
①在今广西兴安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白云驿“在县东北漓江上,驿南有万里桥,漓江所经”。②唐置,即今陕西太白县西南白云镇。
即今广东新丰市北黄镇。 《方舆纪要》卷102翁源县 “桂丫山镇” 条: “县东百四十里有黄峒巡司。旧为贼巢。弘治十四年设,后改入兴宁县,万历中革。”
即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门对面佑民寺。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清一统志·南昌府》:佑清寺“在新建县治东。旧为上蓝禅院。唐马祖道一以梁葛鱏宅建。宋改能仁寺。明为永安寺。本朝顺治五年重建,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