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肥乡县

肥乡县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置,属广平郡。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二十二里。东魏天平初废。隋开皇十年 (590) 复置,属磁州,移治今肥乡县。大业初属武安郡。唐属洺州。元属广平路。明属广平府。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南朝宋侨置,属魏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魏属东魏郡。北齐省。


在河北省南部。属邯郸市。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31.4万。辖2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肥乡镇。战国为赵相国肥义之封地,故名肥邑,后曾为乡。秦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东汉属巨鹿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等县地置肥乡县,治今县西,属广平郡。东魏天平初肥乡县省入临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并徙今治,属慈州,十六年更隶洺州。元改属中书省广平路。明、清属广平府。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改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1949年属邯郸专区,1958年并入曲周、永年县,1961年复设肥乡县,1968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划归邯郸市。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地势低平。有东风、团结、民有三条排灌渠。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化工、机械、铸造、纺织、食品等工业。邯常、肥曲、辛成三铁路及邯馆、曲魏、肥磁公路经县境。古迹有平原君赵胜墓、元窦默墓和古墓群等。纪念地有肥乡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东泇河

    即今江苏邳州市北之东泇河。由山东苍山县入境,与西泇河会,是为泇河。元于钦《齐乘》卷2:“泇水有二:东泇出沂州西北其山。”

  • 杉木岭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清一统志·石阡府》:杉木岭“在府城西南废葛彰司(治今河坝场)北六十里。岭上多产异杉,因名”。

  • 平定堡镇

    即今河北沽源县治平定堡镇。民国《察哈尔通志》卷13:沽源县第一区有平定堡镇。1948年沽源县迁治于此。在河北省沽源县中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96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定堡,人口

  • 升仙山

    即星宿山。今四川成都市北十里羊子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成都记》云:城北有升仙山,升仙水出焉。相传三月三日,张伯子道成,得上帝诏,驾赤文於菟,于此上升也。”《方舆纪要》卷67成都府成都县:

  • 萨木坦冈札山

    又作塔空巴日。即今西藏那曲县西南一百八十里桑丹康桑。《清一统志·西藏》 载: 萨木坦冈札山 “在蓬多城东北一百八十里”。

  • 善阳县

    一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 (605) 改招远县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三年 (607)改属马邑郡。唐复属朔州。辽以后作鄯阳县。明洪武初废。古县名。又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招远县置,治

  • 洋梓镇

    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洋梓镇,在 (钟祥县) 城东北二十七里。”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面积403平方千米。人口5.7万。原此地多梓树,洋者广也,故名。镇人

  • 北戴河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三十里,北戴河入海处。其地有联峰山、临榆山、仙人洞、汤泉山、背牛顶、劳岭诸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始辟为避暑区。1936年设立北戴河海滨风景管理局,为北方避暑胜地。在河北省秦

  • 九盘关

    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北。《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九盘关“在宁番卫城东一百八十里”。

  • 东燕国

    西晋光熙元年(306)封司马腾为东燕王,都城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后废。西晋光熙初置,治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永嘉二年(308年)诏车骑将军王堪屯此,以拒石勒。北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