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州

罗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石龙县 (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六年 (623) 治所在石城县 (今广东廉江市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招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罗州。辖境相当今广东廉江、吴川二市地。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

②南朝梁置,治岳阳 (今湖南汨罗市东北长乐镇)。辖境相当今湖南湘阴、汨罗、平江等县市地。陈废。

③西魏置,治所在竹山县 (今湖北竹山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房州。

④北齐置,治所在齐昌郡 (今湖北蕲春县西北六里罗州城)。陈改为蕲州。

⑤隋大业初改岳州置,治所在巴陵县 (今湖南岳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洞庭湖南、北、东沿岸各县市地。寻改为巴陵郡。

⑥唐武德元年 (618) 于延福县境侨置,治所约在今陕西绥德县东南部。贞观二年 (628) 废。

⑦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罗山县 (今河南罗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罗山县地。八年 (625)废。


(1)南朝梁置,治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约相当今广东省茂名、化州、吴川等市。隋大业初废。(2)西魏置,治竹山县(今属湖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房县、竹山等县地。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房州。(3)隋大业初改岳州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辖境约相当今湖南省华容、南县、临湘、岳阳、汨罗、湘阴、平江等县市。后改为巴陵郡。(4)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石城县(天宝初改廉江县,今广东廉江市)。辖境相当今廉江市和吴川市西部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招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罗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化州。


猜你喜欢

  • 济东镇

    金置,属邹平县。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蒙古宪宗二年 (1252) 改置济东县。

  • 白塔河镇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白塔河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都县东北有白塔河。民国《江都县续志》卷1:白塔河“在县城东北宜陵镇东,运盐河北岸。距城陆路四十五里,水路七十六里”。

  • 埔里社厅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台湾府。治所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埔里镇。二十一年 (1895)被日本侵占,厅废。又称埔里厅。清光绪十年(1884年)置,治大埔城(今台湾南投县东埔里镇)。属台湾府。辖境

  • 纯阳殿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雷音寺与神水阁之间。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1峨眉县:纯阳殿“殿前俯溪,有石如船,水出灌堰,石上‘龙门’二字, 苏子瞻书”。系明建, 以吕洞宾(纯阳)为名。此为峨眉山仅存的

  • 护龙河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1:“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

  • 羊头峰

    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羊头峰在“县西南八十里,接建宁县界。相近者曰鸟孤峰,尖耸如笔,巍然出于众山之表”。

  • 余杭山

    约在今江苏南部太湖附近。《越绝书》卷2:“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山有湖水,近太湖。”《吴越春秋》卷5:“越王乃葬吴王以礼,于秦余杭山卑犹。”或说在今浙江德清县西武康附近。

  • 台湾府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元年(1875)以后缩小。十一年改属台湾省。十三年改名台南府。②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湾省。治

  • 止那隘

    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北一百零六里支那。明清为腾越九隘之一。

  • 龙勒县

    西汉置,属敦煌郡。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一百五里破城子。《元和志》卷40寿昌县:龙勒县“因山为名”。北魏于此置寿昌郡。北周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湖附近。属敦煌郡。因县东南龙勒山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