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罗山县

罗山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申州。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寰宇记》 卷132信阳军罗山县: “因山以为名。” 大业初属义阳郡。唐移治今罗山县,属申州。北宋开宝九年 (976) 废。雍熙二年 (985) 复置,属信阳军。元为信阳州治,而移县治于县城西南隅。元末,州县俱废。明洪武元年 (1368) 复置,属信阳州,仍还故治。清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沾益州。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境。《元史·地理志》 罗山县: “夷名落蒙山,乃磨弥部东境。” 明永乐初废。


(1)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富源县旧城山。属沾益州。明属曲靖府,永乐初废。(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南邻湖北省。属信阳市。面积 2065 平方千米。人口71.7万。辖9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南朝宋置宝城县,治今罗山县城西,属义阳郡;齐改为保城县。北齐改置高安县,属齐安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高安县为罗山县,属义阳郡。因县西南有小罗山得名。《太平寰宇记》罗山县:“因山以为名。”唐移治今罗山县城,属申州。五代因之。北宋先后属义阳郡、信阳郡,开宝九年(976年)废罗山县,雍熙二年(985年)复置罗山县。元属信阳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以罗山地当驿道要冲,徙信阳州治此,罗山县迁治西南,称罗山新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信阳州迁回故治,罗山县亦还旧治(即今罗山县城)。清属汝宁府。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地处大别山前岗地平原区,有淮河及其支流、浉河、竹竿河、小黄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小麦、油菜籽、茶叶、板栗、药材、蜂蜜。有陶瓷、酿酒、印刷、塑料、纺织、化肥等厂。宁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312国道及信叶、开龚、罗淮公路经此。古迹有灵山寺、御碑亭、九里关、后李商周墓地等。纪念地有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罗山协议》签订旧址。县境南部辟有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阿剌忽马乞

    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西部。《元史·特薛禅传》:太祖谕按陈弟册曰:“阿剌忽马乞迤东,蒜吉纳秃山、木儿速拓、哈海斡连直至阿只儿哈温都、哈老哥鲁等地,汝则居之。”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西伊和吉仁高勒

  • 谷阳郡

    东魏武定六年(548)改阳平郡置,属睢州。治所在谷阳城(今安徽固镇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固镇县地。隋开皇初废。

  • 刑军县

    北魏太武帝置,属伍城郡。治所即今山西乡宁县西南五十二里西坡镇附近。太和二十一年(497)改为平昌县。古县名。北魏太武帝置,治今山西省乡宁县西南城里。属五城郡。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改为平昌县。

  • 佷山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八十里。《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章武二年 (222),汉昭烈帝 “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即此。

  • 清丘

    ①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 宣公十二年 (前597),“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杜注: “清丘,卫地。在今濮阳县东南。”②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寰宇记》 卷10宛丘县: “

  • 之溪

    即今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境之习水河。《永乐大典》2218《泸州志》:之溪“在合江县。源出播南三百余里,至县西南曲流三折,状如之字,因名之溪”。《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

  • 百人矶镇

    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汉南区长江岸。《明史·地理志》 汉阳县:“西南有百人矶镇巡检司。”《方舆纪要》卷76汉阳县“新滩镇”条下:“《志》云,百人矶镇在府南六十里。今迁置巡检司于东江脑。”

  • 仙台峒

    在今广西平南县北。《方舆纪要》卷108平南县:仙台峒在“县北百余里。其相近有花相、白竹、古陶、罗凤等峒,回环相属,皆断藤贼连结煽乱处也。嘉靖七年,王守仁剿仙台,仙台、花相诸贼皆平之。即此”。

  • 夹马营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二十里。《宋史·太祖纪》:宋太祖赵匡胤“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即此。

  • 零口镇

    又名泠口镇。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四十里零口镇。唐于此曾置鸿州及鸿门县。《资治通鉴》:唐中和三年 (883) 三月,黄巢 “遣尚让将兵救华州,李克用、王重荣引兵逆战于零口,破之”。即此。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