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寺镇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竹篙镇,道通乐至县。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竹篙寺场“去城(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百五十里”。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竹篙镇,道通乐至县。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竹篙寺场“去城(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一百五十里”。
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元代废。
在今新疆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属安西都护府。后废。
在今云南嵩明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 弥雄山 “在嵩盟州北三十里。苍崖叠出,望之蔚然,土址肥饶,蔬菜繁夥。今名弥秀山”。
汉昌邑王刘贺在长安城内的宅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霍光传》 载: 昌邑王刘贺继昭帝之后为帝,后被废,“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
①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4年1月)置,属镇江府。治所即今江苏扬中市。1912年改为太平县。②清嘉庆七年(1802)升太平县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万源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源市及城口县。道光元年(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白塔河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江都县东北有白塔河。民国《江都县续志》卷1:白塔河“在县城东北宜陵镇东,运盐河北岸。距城陆路四十五里,水路七十六里”。
①隋开皇初改和州置,治所在伏流城(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四年(584)移治汝原县(今河南汝州市)。大业二年(606)改为汝州。三年(607)改为襄城郡(治所汝原县亦改为承休县)。唐武德四年(
清置,属太原县。即今山西太原市南小店镇。
即今云南澄江县东之南盘江。《方舆纪要》卷115澂江府: 铁池河在 “府东二十里。源自曲靖府陆凉州流经宜良县,至铁池铺,入山峡数十里,会抚仙尾闾。又东入路南州,谓之铁赤河。河外竹山五丛,林木深密,伏戎之
十六国前凉置,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385),金城太守尉祐在允吾叛,光遣“姜飞又击败祐众。祐奔据兴城,扇动百姓,夷夏多从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