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河
即古之谷水。在今河南罗山县东, 为罗山、光山二县界河。《方舆纪要》卷50罗山县:“竹竿河在县东三十里。源出掘山, 北流入淮。”
淮河支流。在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因上游常有成排竹竿顺水而下,故名。源于湖北省大悟县五岳山南坡,由南至北进入河南省境后,经罗山、光山、息县等县境,于罗山县竹竿乡附近入淮河。长101千米,流域面积 2610 平方千米。支流有胡河、麻田河、九龙河等。
即古之谷水。在今河南罗山县东, 为罗山、光山二县界河。《方舆纪要》卷50罗山县:“竹竿河在县东三十里。源出掘山, 北流入淮。”
淮河支流。在河南省东南部及湖北省北部。因上游常有成排竹竿顺水而下,故名。源于湖北省大悟县五岳山南坡,由南至北进入河南省境后,经罗山、光山、息县等县境,于罗山县竹竿乡附近入淮河。长101千米,流域面积 2610 平方千米。支流有胡河、麻田河、九龙河等。
在今四川兴文县 (中城镇) 西。《方舆纪要》 卷72泸州卫: 泸州驿在 “卫西五里,马驿也”。
亦作雁谷。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后汉书·邓训传》:章和年间,“训因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李贤注:“《东观记》写作雁。”
东汉改枝江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枝江县东北。三国魏复为枝江县。
北宋景德元年 (1004) 改平戎军置,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宣和七年 (1125) 改为保定县。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平戎军置,治今河北省文安县西北,属河北东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文安县部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费信岛。1935年命名为扁岛。1947年改名费信岛。
岛名。《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前219),“遣徐市以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三十里,滨临黄河。
即今广西浦北县西南张黄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61:合浦县东北有张黄墟汛。
①唐载初元年(689)改真源县置,属亳州。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神龙元年(705)复为真源县。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曲阜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十里旧县。金天会七年(1129)复名曲
北宋置,属通远县。在今甘肃环县东南一百里。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