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沟关
又名岐沟关。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三十里岐沟村。唐末置关。《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晋王李存勗遣并镇周德威出飞狐,与镇、定兵汇于易水,“三镇兵进攻燕祁沟关,下之”。胡三省注:“祁沟关在涿州南, 易州拒马河之北。”又《辽史·耶律休哥传》:统和四年(986),“(宋)曹彬、米信出雄、易,取歧沟、涿州, 陷固安,置屯”。
又称岐沟关。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晋将周德威与赵王将王德明、义武将程岩会于易水。三镇兵进攻燕祁沟关,下之,即此。
又名岐沟关。在今河北涿州市西南三十里岐沟村。唐末置关。《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二年(912),晋王李存勗遣并镇周德威出飞狐,与镇、定兵汇于易水,“三镇兵进攻燕祁沟关,下之”。胡三省注:“祁沟关在涿州南, 易州拒马河之北。”又《辽史·耶律休哥传》:统和四年(986),“(宋)曹彬、米信出雄、易,取歧沟、涿州, 陷固安,置屯”。
又称岐沟关。在今河北省涞水县东。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晋将周德威与赵王将王德明、义武将程岩会于易水。三镇兵进攻燕祁沟关,下之,即此。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永康溪支流。 《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大铜川“在县西北十七里。或谓之大桐溪,有小铜川流合焉,入于永康溪”。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舆地广记》、《舆地纪胜》皆作竹山。《方舆胜览》卷10福州:石竹山“在福清县南一里,有林真君玄光炼丹于此”。《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福清县:石竹山在“县西二十四里,山多竹树,青葱插天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南宋绍定初于此置兴宁县。1914年改名资兴县,皆治此。
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沙镇溪镇。明嘉靖《归州志》卷1:“沙镇溪镇, 州西十里。”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北二十四里土岗上。西邻古蒲州城址,东连西厢村。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清一统志·蒲州府》: 普救寺 “在永济县东五里。唐释道积修建,十年乃成。本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改今名。高爽华博,东临郡
战国赵地,在今河北张北县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十九年(前307),“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
简称南满。清末民国时,东三省南部之称。东北地区称为满洲,满洲之南部称为南满。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湄水湖在县南五十里。”
明代西藏地名。其地在今堆龙德庆县。元末,大司徒伯木古鲁(帕主)万户长在乌思藏置十三个宗,牛儿宗为十三宗之一,永乐十一年(1413)置牛儿宗寨行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北宋置,属历阳县。在今安徽和县西北二十里。古镇名。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