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阡县

石阡县

1913年改石阡府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7:“石阡之名, 因于阡山。”而明《寰宇通志》卷114说,石阡因石阡河而得名。但此二说对石阡之本义均未讲清楚。蔡正国《石阡县名考辨》(载《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3期)称:关于石阡的“”是汉语的石崖、岩石,但“”字用作地名,则是仡佬族住地的明显标志;而“阡”字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之得名是以县城中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


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游南岸。属铜仁地区。面积 2172.4 平方千米。人口37.3万。辖8镇、1乡、9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汤山镇。元置石阡等处长官司(治今汤山镇)、葛彰葛商等处长官司(治今河坝场),属思州安抚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次年治石阡长官司,辖石阡、葛彰葛商等长官司,隶贵州布政司。清废石阡等长官司,1913年废府置石阡县,属黔东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9年属铜仁专区,1970年属铜仁地区。地处黔东低山丘陵地带,武陵山蜿蜒县境。河流多发源于南部的佛顶山和东部的老岭,分别注入石阡河、东回江(余庆河)汇入乌江。地热水富集,温泉出露点十余处。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花生,并产柑橘、李等水果。矿产有煤、铁、重晶石、铅、锌等。工业有采煤、酿酒、水泥、丝织、轻工机械、陶瓷等。久铜、石镇、石思等公路经此,石阡河可通航。纪念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古迹有万寿宫及太虚洞摩崖。


猜你喜欢

  • 喀赖河

    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黑赖河。《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喀赖河 “在左翼西五十里。源出朱尔汉虎都克,北流入黄河”。

  • 中坝麦马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南吉曲上流。

  • 金水山

    即铜官山。在今四川金堂县东。《舆地纪胜》 卷164怀安军: 金水山,“ 《皇朝郡县志》 云:在金水县北四十里。本名铜官山”。

  • 秦二世墓

    秦二世胡亥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隅曲江东南。《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 “赵高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括地志》 载:二世陵“在雍州万年县南三十四里”。《汉书·元帝纪》 注: “师古曰: 宜

  • 庚水

    又名浭水。即今河北遵化市、天津市蓟县境之州河、 ��河。 《水经· 鲍丘水注》: 庚水 “出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历徐无山,……其水又径徐无县故城东。……庚水,世亦谓

  • 上扎武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南巴塘乡。后称布庆族。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上:“扎武、拉达、布庆,谓之扎武三族,同驻牧一地,在通天河南。”

  • 雉河集

    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因在雉河入涡河之口,故名。清咸丰五年 (1855) 各地捻党领袖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豫、皖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 (1863) 为清军攻克,次年清政府于此置

  • 五泉山

    即皋兰山。在今甘肃兰州市南。海拔1600多米。因山上有五泉而得名。宣统《甘肃新通志》卷6皋兰县:皋兰山“在西麓, 名五泉山”。在甘肃省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海拔 1600 多米。从西向东有惠、甘露、掬

  • 唐崖千户所

    元改唐崖长官司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三十五里唐崖司镇。元末明玉珍改为宣抚司。

  • 五里渡口

    即今河南太康县西南五里口乡。《方舆纪要》卷47太康县:“五里渡在县西南五十里。路通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