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口镇。莱芜谷之扼要处。东通博山,西通泰安。县中各镇,清末以此为最盛。
唐贞观二年 (628) 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境。十一年 (637) 废入南川县。
一名弇中谷。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即此。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
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隋书·地理志》:开化县有九公山。《寰宇记》卷129六安县:“九公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山有九石柱,似人形,人号为九公山。”
从吉林省吉林市东龙潭山,东南至大丰满。全长22.8公里。为长图铁路支线。 日伪于1937—1938年修筑。
在今河南舞阳县北四十二里贾湖村西。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5米。为保存较好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属裴李岗文化。从1983年开始,先后进行六次发掘。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数千件。石器有磨盘、斧、铲、磨
西魏改南五部县置,属武阳郡。治所即今甘肃文县东北五十里临江乡。北周移治葭芦城(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七十里白龙江东岸)。隋属武都郡。唐属武州,大历后废。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三十里丰谷镇。因盛产盐。清嘉庆间筑堡,设盐捕通判驻此。民国设分县知事。水陆四达,为绵阳第一重镇。
即今湖北应城市西北巡检镇。《方舆纪要》卷77应城县: 崎山镇在 “县北二十五里。以在崎山下而名”。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山东莒县东北东莞集。《续汉书·郡国志》: 东莞有 “郓亭”。《续山东考古录》 卷21沂水县: “莒州之东莞集确是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