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楼山

石楼山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南。《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石楼山在县城南, 山下有濯缨泉,流入杏谷水。”《清一统志·泽州府》:石楼山“在沁水县西南里许,俯瞰县城, 山石崚嶒,望之若楼台状”。

②又名通天山。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水经·河水注》:“蒲川水出石楼山,南径蒲城东。”即此。石楼县以此名。《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北齐文宣帝高洋自离石道讨山胡,大破之,“遂平石楼。石楼绝险, 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

③即今山西兴县东北石楼山。《清一统志·太原府》:石楼山“在兴县东北五十里。峭壁孤峰,高百余丈,四面不可梯。唯向北一小径,迂回可达峰头,俯视群山,若培��然”。

④在今浙江义乌市东。《方舆纪要》卷93义乌县:石楼山“在县东二十八里。一名白岩山。四面孤绝,东西两岩相峙,远望若浮图,层级高下,类重楼复阁”。

⑤一名楼观山。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清一统志·西安府一》:石楼山“在盩厔县东南三十七里。峰峦层叠,形势如楼”。


又称通天山。在山西省石楼县东南,与黄云山相连,县以山名。《水经注》:“蒲州水出石楼山。”《资治通鉴》:东汉永和六年(141年),“夏,使匈奴中郎将张耽、度辽将军马续率鲜卑到谷城,击乌桓于通天山,大破之”。胡三省注:“通天山即石楼山也。”


猜你喜欢

  • 余荫山房

    又名余荫园。在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东北十八里南村镇。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由举人邬燕天为纪念其祖先余荫而建。布局奇巧。与顺德市清晖园、东莞市的可园、佛山市的十二石斋,同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园。在广

  • 新铺

    ①明置,属永宁州。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新铺乡。《清一统志·安顺府》: 新铺“在永宁州境……旧皆戍守外”。②即今广东蕉岭县南新铺镇。清设新铺墟汛。

  • 新河千户所

    明洪武十九年 (1386) 置,属海门卫。在今浙江温岭市东北三十里新河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温岭市东北新河镇。属海门卫。清废。

  • 黄墓渡

    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南。《清一统志·太平府二》: “黄盖墓,在繁昌县西南四十里。有渡曰黄墓渡。”

  • 荣水

    即今四川荥经县西南荥经河之支流荥河。清乾隆 《雅州府志》 卷1: 经水 “在 (荣经) 县西北,出相公岭。一名邛水。由大通桥、花滩合紫眼河,经黑羊渡、大屯渡至硃沙溪与经水合”。

  • 正义县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罗阳县置,属泷州。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南。大业初废入泷水县。②唐永贞元年(805)改纯义县置,属蒙州。治所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北蒙江北岸。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古县名。(1)

  • 大峪口

    ①亦作大谷口。即今山西五台县东北大峪口村。明永乐中置巡司于此。清裁。②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大峪口村。《清一统志·大同府》:大峪口“在怀仁县西南四十里大峪口村。高二十丈有奇,盘曲二里,连左云县之四峰山”。

  • 达里泊

    亦称达尔诺尔、达里冈爱诺尔、捕鱼儿海。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4阿巴哈纳尔部:“多伦诺尔同知清查册曰:多伦诺尔正北三百五十余里有池二处,河三道。其最大者名达尔诺尔, 周广

  • 威远县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威远戍置,属资州。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52: 威远县 “取威抚远人之义”。大业初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元初废,后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 省入荣

  • 太平市

    ①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太平。《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太平市“在府(今临江镇)西南三十里。元时有巡司,明初革”。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南太平镇。明、清置回岐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