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皮山县

皮山县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泽普县置,属新疆省莎车府。治所在��吗(今新疆皮山县)。因汉皮山国为名。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20年改属和阗道。1930年属和阗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南与印度、巴基斯坦相邻。属和田地区。面积4.12万平方千米。人口22.1万。辖2镇、13乡和2场。县人民政府驻固玛镇。汉为皮山国,三国时称皮穴国,北魏时称蒲山国。《西域图名》作皮什南,皮什南急读之则为皮山。《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作皮什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析叶城固玛、桑株两大庄置县时,沿用古皮山国名为县名。1914年属喀什噶尔道,1920年属和阗道,1924年废道直属新疆省。1949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改名和田专区)。1970年属和田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昆仑山地。属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时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农业开发地之一,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豆类、油料作物和瓜果、苜蓿、蚕茧。牧业有牛、羊、骆驼、马、驴等。果木有核桃、葡萄、苹果、桃、梨、酸梅、无花果、巴旦杏。矿产有煤、硫黄、石膏、云母、水晶等。工业有农机修造、织毯、丝织、粮油加工、电力、采矿、制砖等。岔叶公路经此。古迹有桑株岩画、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遗址、藏桂古城遗址、尕孜阿里木霍加麻扎等。


猜你喜欢

  • 象山港

    一名鄞港。在今浙江象山县北。清光绪《新编沿海险要图说》 卷7: 象山港 “南岸有象山县城,故名”。在浙江省象山、宁海两县北部,奉化市南部。以南岸有象山及象山县,故名。为一东北—西南向的狭长形海湾,水深

  • 神武川

    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北。《资治通鉴》: 唐元和四年 (809),河东节度使范希朝,置使领沙陀军,“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指今山西省山阴县东北一带。唐元和四年(809年),河东节度使范希朝选沙陀骁骑千二

  • 平昌设治局

    1946年析巴中县东南部地置,属四川省。治所在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48年升为平昌县。1944年由巴中县析置,治今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1948年升县。

  • 寒亭店

    今山东潍坊市东北寒亭镇。《续汉书·郡国志》 北海国平寿县: “有寒亭,古寒国,浞封此。”

  • 喀尔喀

    明、清蒙古部名。明代汉文文献译为 “罕哈”,清代译为 “喀尔喀”。明中叶,蒙古达延汗分其地为左、右翼各三万户,喀尔喀为左翼三万户之一,因地在哈剌哈河 (Qalqa) 流域而得名,封其子阿勒楚博罗特、格

  • 易笼县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置,属禄劝州。治所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七十二里云龙。《元史·地理志》: “县境有二水,蛮语谓洟为水,笼为城,因此为名。”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废入州。古

  • 青居山

    亦作清居山,又名黛玉山。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四十里青居镇西。《舆地纪胜》 卷156顺庆府: 清居山 “在南充县。内有四水亭、白云亭、光相亭、吸江阁、五友亭”。山势高耸,其上宽平。南宋淳祐中在山上筑城,凭高

  • 桑林戍

    在今陕西略阳县南。《方舆纪要》 卷56略阳县: 桑林戍,“ 《志》 云: 五代唐末,兴州所领有三泉、西县、金牛、桑林等戍。清泰初,兴州刺史刘遂请悉集戍兵还洛,于是散关以南城镇,无复守御,悉为蜀人所有”

  • 思龙驿

    亦作思陇驿。即今广西宾阳县西南思陇镇。旧属上林县,明置巡司于此。

  • 依安县

    1929年改依安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龙泉镇 (今黑龙江省依安县南依龙镇)。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地当胡裕尔河南,依克明安旗地”,故称依安。1941年移治泰安镇 (即今依安县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