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马津

白马津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东岸,与西岸黎阳津相望。《战国策·赵策二》: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 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又《燕策二》:苏代约燕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史记·高祖本纪》:“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金代黄河南徙,遂堙。


又称围津、垝津、白马口。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北。古黄河南岸的津渡,与北岸黎阳津相对。因在秦、汉白马县西北,故名。《史记·高祖本纪》:汉王三年(前204年),“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即此。金代黄河南徙前,为军事争夺要地。


猜你喜欢

  • 泰山庙镇

    即今湖北襄阳县北泰山庙乡。明嘉靖十九年 (1540) 移油坊滩巡司于此。清设把总驻防。

  • 宜城郡

    西魏改华山郡置,属襄州。治所在汉南县(今湖北宜城市)。北周废。

  • 丰县

    秦后期置,西汉属沛郡。治所即今江苏丰县。汉高祖刘邦为丰县人。《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沛指沛郡,丰邑即丰县。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樊哙等见高祖时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

  • 都江县

    1913年改都江厅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都江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与三合县合并置三都县。旧县名。1913年由都江厅改置,治都江(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

  •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

  • 黑水

    ① 《尚书· 禹贡》: “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历来经学家解释不同: 一说以为梁、雍二州的黑水和导川的黑水是一条水,发源雍州,南流过梁州,入南海,见

  • 三苏祠

    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南纱縠街。为北宋苏洵及子苏轼、苏辙故居。《明一统志》卷71眉州:三苏祠“在州西南,即苏洵故宅。元建为祠。本朝洪武间重修”。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重建,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

  • 龙爪山

    即今四川达川市西龙爪山。《方舆纪要》卷69达州“凤凰山”条内:“州西北五里有龙爪山。园耸悬绝,如龙擎珠。”南宋末为抗击蒙元, 于此建龙爪城。《清一统志·绥定府一》:龙爪山“上有寨”。山上有明末清初建龙

  • 将台 (臺) 堡

    即今宁夏西吉县东南四十里将台堡。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在此胜利会师。

  • 布尔噶台

    在今内蒙古化德县东北七号村一带。清为察哈尔左翼正白旗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