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城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西汉为白狼县治。《水经·大辽水注》:“白狼水北径白狼县故城东。”
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因白狼山得名。西汉置县,属右北平郡。东汉废县。十六国后燕、北燕为并州治所,北魏为建德郡治。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西汉为白狼县治。《水经·大辽水注》:“白狼水北径白狼县故城东。”
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因白狼山得名。西汉置县,属右北平郡。东汉废县。十六国后燕、北燕为并州治所,北魏为建德郡治。
北宋置,为羁縻兰州治。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后废。
辽重熙十二年 (1043) 置,属西南面招讨司。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后废。辽重熙十二年(1043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北。属东胜州。后废。
即今福建平和县东花山溪。《方舆纪要》 卷99平和县: 高山溪在 “县东北。亦出大峰山,曰高山水,历大小坪,合群溪之水为溪口溪,流入南靖县,会为大溪。土人呼为高坑石神溪,或以为即石塍溪也”。《清一统志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临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帖夷县 (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贴夷县(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及其附近一带。
即今云南剑川县西南弥沙镇。明洪武中置土巡检司于此。《清一统志 ·丽江府》: 弥沙井 “在剑川州西南一百五十里。有盐课大使驻此”。
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北,为湘江支流。《舆地纪胜》 卷60全州: 宜湘水 “在清湘县北九十里,出歌山”。清雍正 《广西通志》 卷13: 宜湘水 “源出 (全) 州北九十里山,东流三十里入湘江”。
在今贵州石阡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登沙塘 “在石阡司治南。居民筑堤遏水以避旱”。
又名冥河。即今甘肃西部疏勒河上游。《汉书·地理志》 敦煌郡冥安县: “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
即扬子江。初指今江苏扬州市与镇江间长江河段,后发展为仪征以下长江,最后通称长江为洋子江。古水名。又作扬子江。原指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江面,后泛称整个长江。参见“扬子江”。
①唐开元中置,属剑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嶲州:“西南有昆明军,其西有宁远军。”②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897)置宁远军节度,治所在容州(今广西容县)。北宋初废。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