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水关

白水关

①亦名关头。东汉置,属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白水县有关尉,故州牧刘璋将杨怀、高沛守也。”《后汉书·李固传》 注引南齐刘澄之《梁州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此关为古陕甘入蜀孔道。清于此设巡司。《清一统志·保宁府二》:白水关“在昭化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东接阴平,西达平武,北连文县,最为险要。

②又称白水驿。在今云南沾益县东北白水。《明一统志》卷87曲靖府: 白水关“在府城东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14:白水关“今有白水驿,又有巡司。《滇程记》:自乌撒达沾益而南,谓之西路;自普安达平夷而西,谓之东路,合于白水驿,谓之十字路云”。为明、清时云南通四川和贵州的要冲。


(1)又名关头(《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在今四川省青川县东北白水街北。为古代陕、甘入蜀要隘。刘备“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即此。(2)在今云南省曲靖市东北。为通贵州、四川要冲。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白崖巡检驻此,兼管驿务。


猜你喜欢

  • 青莲

    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南青莲镇。《清一统志·连州》: 淇潭堡巡司 “明洪武二年置西岸巡司,在州西北。正统四年移驻阳山县青莲水口,仍旧名。本朝雍正十年改名青莲。乾隆二十八年复移驻此 (淇潭堡),改今名”。即今

  • 波罗箐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清康熙三年(1664) 总兵李世耀等自乌蒙进兵,水西土酋安坤率众来拒,清兵破之于此。在今贵州省大方县东。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破水西安坤于此。

  • 郭城驿

    即今甘肃会宁县北一百六十里郭城驿乡。《清一统志 ·巩昌府二》: 郭城驿 “有郭城递运所,西北去兰州府靖远县一百里。今设把总防守”。

  • 毛家口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北毛市镇。明置巡司于此。

  • 穹荡 (盪) 山

    即崛山。 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4罗次县: 穹荡山 “在县 (今碧城镇) 南十五里。 乌蛮谓之堀峰”。

  • 金水县

    ①唐武德元年 (618) 避李渊讳改金渊县置,属简州。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同兴场。宋乾德五年 (967) 为怀安军治。元至元十三年 (1276)废。②唐贞观六年 (632) 置,属羁縻冉州。治所在今

  • 盱台县

    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二年 (前208),项梁 “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即此。西汉改为盱眙县。东汉复改为盱台县,属

  • 大庸县

    1914年改永定县置,属湖南武陵道。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1958年改设大庸市。1994年改名张家界市。旧县名。1914年改永定县置,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1985年撤销,改设大庸市。

  • 南埠隘

    在今江西龙南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龙南县: 南埠隘 “在县东南上蒙保。密迩浰头、岑冈,旧称阨塞”。

  • 沐楼山

    亦作三木楼山。在今蒙古国西南部。袁宏《后汉纪·明帝纪》:永平十六年(73),耿秉出张掖居延塞击句林王,至沐楼山。《后汉书·窦固传》作三木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