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寺安抚司
明正统六年(1441)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玉龙乡西北涂禹山。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加瓦寺宣慰司衔,嘉庆元年(1796)升宣慰司。
明正统六年(1441)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玉龙乡西北涂禹山。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加瓦寺宣慰司衔,嘉庆元年(1796)升宣慰司。
即今湖南临武县东北汾市乡。《清一统志·桂阳州》: 濆市 “在临武县东三十里”。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岩山。《方舆纪要》 卷99漳州府漳浦县: 海云山 “在县东二十里,壁立端重,上有沃田、清泉”。《清一统志·漳州府》: 海云山 “在漳浦县东二十里,上有清泉不涸,山半有海云岩,一名岩山”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云南昭通市昭通坝子内。《水经·若水注》:“朱提,山名也。应劭曰,在县西南,县以氏焉。”东汉永初元年(107)为犍为属国都尉治。建安十九年(214)为朱提郡
俗称旱西门。明南京城门名。本杨吴金陵城正西门,故名大西门。明代改名石城门。即今江苏南京城汉西门。
亦作南陵水。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太阳河。《舆地纪胜》 卷126万安军: 湳陵水 “在万宁县西南二里”。
①三国吴分泉陵县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北七十三里砖塘镇。隋废。②十六国前秦苻坚建元六年(370)改枋头置,属汲郡。治所在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前枋城村)。建元二十年(384)废。③南朝宋元嘉
亦作大景山。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与小丙山相连。《寰宇记》卷135兴州顺政县:“大景山、小景山,景字本为丙,国讳改之,并在县东南七十里。其山峻崖南北相对,阔七步。其崖峻削,高百余丈。山衣石发,被于崖际。
又作宁尼河。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为结雅河支流。《清一统志·黑龙江》: 泞泥河 “在黑龙江城东北一千二百五十里。源出北兴安岭,南流入精奇哩江”。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南三十里丰谷镇。因盛产盐。清嘉庆间筑堡,设盐捕通判驻此。民国设分县知事。水陆四达,为绵阳第一重镇。
①相传为禹会诸侯处,又传说为禹娶涂山氏处。其地说法不一: (1) 又名当涂山。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南八里,淮河东岸。《左传· 哀公七年》: 子服景伯曰: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杜注: “涂山